21天,504个小时,朴槿惠,韩国首位女总统,自称嫁给国家的女人,完成了从总统到囚犯的身份转变。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一致支持弹劾总统,朴槿惠随即下台;3月21日作为嫌疑人到首尔中央地检受讯;3月27日检方提请逮捕;3月31日法院签发逮捕证,朴槿惠成为了“囚犯503”。
“反朴派”与“挺朴派”
这一始于大学违规招生的“闺蜜门”事件,随着媒体对更多内幕的披露,引发了韩国社会抗议活动,并在2016年年末达到顶峰。重压之下,12月9日国民议会投票剥离朴槿惠总统行政权力。
韩国宪法法院认定,朴槿惠在“亲信”崔顺实所涉入的财阀图利过程中,提供直接或间接之协助,并涉嫌隐匿事实与管制涉案人士,已违反宪法,并对民主法治秩序造成毁损,导致“民主和法治的精神严重受损”。
纵观整个“闺蜜门”事件,以“烛光集会”为典型代表的韩国民众和平示威集会,其所展示的抗争力量,令全球时政观察家印象深刻。连续数周,数百万民众参与,要求朴槿惠下台,恢复法治。这种抗议形式,掌握了和平的斗争艺术和政治动员组织能力,在韩国被称为“共和国的抗议”。这源于韩国独立后50多年的反独裁争民主斗争,更源于日、美占领时代在经济和政治生活遗留的影响。
但不容忽视的是,青瓦台外抗议的人群和最终遭弹劾下台入狱的朴槿惠,导致一个国家的严重分裂。当法院裁定朴槿惠弹劾案成立后,韩国社会引发暴力抗议,挺朴民众与警察发生冲突,最终造成3人身亡。
朴槿惠的支持者,大致可以归类为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的“爱国保守”选民。他们信任朴槿惠家族,视其为一个坚定的反共人物,对朝鲜威胁行动持强硬立场;他们对法院的判决反应激烈,认为违法指控缺乏证据;他们见证了在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的领导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奇迹般的经济腾飞、转型;他们不信任年轻选民,认为后者政治上幼稚,缺乏个人对国家的牺牲奉献精神,对韩朝关系过于理想化。
在长达数月的示威活动中,“反朴派”与“挺朴派”长期对峙。一些朴槿惠的支持者甚至暴力回应法院判决,攻击在法院外的警察和记者,通过摧毁警车、威胁自杀来展示他们的忠诚,并声称朝鲜政府是支持本次弹劾事件背后的主谋,其目的是造成国内社会冲突,削弱韩国。“挺朴派”的激愤,一度威胁到作出弹劾判决的八位宪法法院法官的安全,迫使警察为法官们提供保护,达到“24小时保护的最高水平”。
不少观察家指出,“闺蜜门”引发的“反朴派”与“挺朴派”两个阵营之间的敌意,已揭示在韩国政治生活中存在一个严重的代沟。
“高龄韩国”的隐忧
近年来,韩国一直面临生育率过低和快速老龄化的人口现状,在经合组织(OECD)34个市场经济国家中老龄人口增长最快,且处于出生率最低的世界国家行列。2014年,韩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3%,预计2018年进入高龄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超过20%,步入超高龄社会。韩国从高龄化社会到进入超高龄社会的速度(26年)远远快于日本(36年)和德国(77年)。
按照现在的生育水平,韩国的劳动人口总数在2016年达到顶点——3700万人之后,将呈现逐步下降态势。预计到2030年将出现280万的劳动力缺口,2100年缺口将高达1300万。对于韩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来说,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劳动人口的减少对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但对政治的影响却往往被忽视。
根据统计,在最近十年的韩国两次大选中,年长选民投票率高于年轻选民。2007年,计票结果显示:在50—59岁和60岁以上选民参与率分别为76.6%和76.2%;只有47%的20—29岁选民和约55%的30—39岁的选民参与投票。五年后,年轻人投票数虽然增加了,但其占比自2002年以来首次下降,同时,年长选民投票率居高不下。2012年,高达80.9%的60岁以上选民和82%的50-59岁选民参与投票。选票,让韩国的年长选民更具政治实力。
今年2月,韩国盖洛普民调机构的一项国家调查显示:77%的韩国公众支持弹劾朴槿惠,18%的人反对。对这一结果进行年龄分层,却呈现出两极划分。39%的60岁以上韩国民众强烈反对弹劾朴槿惠,而在19—39岁阶段中,这一比例只有4—5%。相反,支持弹劾的人群,在年长组内只有一半比例,但在19—39岁阶段中,这一比例竟高达92—95%。
尽管绝大多数公众期待朴槿惠下台,但他们的动机并非铁板一块。非常年轻的和那些自诩为“进步人士”的认为,朴槿惠代表一种老式的规则。主流和保守的韩国人似乎陷入“腐败疲劳”,担心长达数月的总统丑闻剧情会造成社会不稳定,政府混乱,甚至瘫痪。
上述代沟是否会对5月举行的韩国新一届总统选举产生影响,值得各界认真看待并研究。
谁将赢得新大选?
眼下,韩国大选已出现五人对阵局面。作为韩国第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的文在寅,在前期各类民调中领先,并以绝对优势获得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视为“最大热门”,但其选情仍存在变数。在50到59岁中,文在寅只收获25%的支持,在60岁以上人群中,支持比例仅有12%。
文在寅自称代表“普通人”的温和派,这既是优势又是劣势。韩国左翼怀疑并批评其内政主张和亲朝立场能否有效实施,如反对财阀和支持劳动者的政策,反对制裁朝鲜提倡沟通;保守派则认为其温和的外交立场缺乏国家安全意识。
若文在寅一如预期接任韩国总统,政府对朝政策、对财阀改革,甚至周边外交方针等,都有可能作出调整,甚至使韩国往偏离美国东北亚政策的方向行进。由于文在寅主张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创造青年就业岗位,颇受平民阶层和年轻人欢迎。在19-29岁选民中,获41%的支持率;在29-39年龄段,支持率为50%;在40至49岁年龄段,这一比例为38%。
根据最新民意调查,许多韩国选民仍犹豫不决,特别是年轻组和年老组:26%的19-29岁选民和28%的65岁以上选民,构成本次大选的最大变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年长选民倾向于支持保守政策。第二大在野党国民之党前党首安哲秀,号称文在寅的最大对手,外界预计韩国大选最终将呈现两强相争的“文安对决”局面。安哲秀主张新颖,其经济改革主张深受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欢迎,由于对朝持强硬立场比其他自由派候选人更易获得传统保守势力的支持。在朴槿惠及执政党遭遇政治危机后,年长保守的韩国选民转向中间派候选人,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安哲秀能够获得更多的年长保守选民的支持,有助于弥合韩国社会中的思想代沟。
5月,韩国大选将揭晓总统宝座究竟花落谁家。但无论谁当选,都将继承一个历经朴槿惠“闺蜜门”丑闻政治动荡的国家,一个在意识形态上的泾渭分明和伤痕累累的社会。最重要的是,他或她将不得不处理即便朴槿惠下台也不能解决的韩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关乎国运大计的问题,如失业和低生产率。即便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激烈的政治拔河,年长与年轻一代相互质疑,但谁也不能免责。此外,还有一个长久的争论:哪个选择将保障国家更持久的安全与繁荣?是朴槿惠当局追随美国,严厉制裁朝鲜,还是在华盛顿与北京间寻求平衡,对朝采取温和姿态?
铁打的国家,流水的总统。朴槿惠下台,新总统当选,但韩国社会分歧依然存在。年长选民越发保守,却拥有比年轻一辈更大的人数优势,这为韩国社会埋下了最大的分裂隐患。
(作者系美国卫斯理学院政治学教授、东亚研究主任,纽约亚洲社会政策顾问委员会副研究员兼委员。原文发表于美国《外交事务》杂志。)
责任编辑:何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