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宣讲 凝聚思想动力

发布时间:2018-09-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    

十八大以来,扬州坚持把党的理论宣讲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压实,以创新有力的思路举措,破解理论宣讲常态化、主体性、大众化、学与用等方面的难题,努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江苏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和“扬州市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紧紧围绕“讲不讲”,在坚持常态化上做文章

扬州通过强化责任、健全制度、队伍支撑等举措,着力解决宣讲“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

压实责任出硬招。以“理论宣讲、全党动手”为原则,压实压紧各级党组织的宣讲责任,以组织保障推动宣讲常态化。自2013年起,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每年到党建联系点主持一次学习、主讲一次党课、主抓一次调研。2015年,全市将“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作为各级党支部日常“规定动作”,有效推动理论宣讲组织化、常态化、全员化。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期间,组建全市宣讲团,成员覆盖所有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和各区县、各单位主要领导。市委书记谢正义赴扬州大学作了“全市第一讲”。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全市三级联动宣讲近1500场次,迅速兴起十九大精神宣讲热潮。

健全制度出严招。出台各类奖励激励制度,每年通过考核、评比、展示等形式,对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先进单位、“理论+文艺”优秀作品、优秀“党课主讲人”、基层理论宣讲示范基地等予以表彰,激励先进,导向鲜明。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按照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标准,把理论宣讲纳入“县(市、区)党政正职年度考核”、“功能园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市级机关年度综合考评”和“领导干部年度述学”,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其巡察,变“软学习”为“硬要求”。

培育骨干出实招。做好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关键在宣讲人,特别是骨干。在充实组建“专家+领导”的近百人宣讲人才库的基础上,扬州广泛培育基层草根志愿宣讲队伍。“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开展三年来,选树培养305名县级以上优秀党课主讲人,他们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成为理论宣讲在基层的骨干力量。

紧紧围绕“谁来讲”,在突出主体性上创品牌

通过突出普通党员的宣讲主体性角色,扬州正在探索一条“全员学习、全员宣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路径。

“我”讲讲出动力。领导干部带头讲,先进典型示范讲,基层党员登台讲……每个党员都有机会走上前台,讲党课、说认识、谈问题、话打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一人讲”为“大家讲”,变“听人讲”为“我来讲”,激发内在动力,强化自我教育,推动教学相长、互学共进。

“我”讲讲出效益。全市各级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规定每月开展1次“我是党课主讲人”活动,全年不少于12次。每场活动既要安排班子成员,也要安排普通党员登台主讲,每人都是20分钟。截至目前,全市1.4万个基层党组织已有近17万人次的党员干部登上讲台,占全市党员总数的56.7%,在全市形成了组织全覆盖、上下全互动、参与全方位的党课宣讲生动场景。

“我”讲讲出品牌。把党员干部逼上讲台,不仅逼出了学习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出了党员的身份感和荣誉感,理论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我是党课主讲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一个响当当的理论宣讲品牌,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来扬观摩并高度肯定该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群众》等党刊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紧紧围绕“怎么讲”,在彰显大众化上强举措

理论宣讲要焕发持久生命力,必须走时代化、大众化、身边化之路。

内容贴新。宣讲内容要讲群众感兴趣的新主题、新话题,讲到群众心坎上,引起共鸣。十九大召开前夕,扬州组织开展“喜迎党的十九大,述说扬城新变化——‘我是党课主讲人’赛党课展风采”活动,邀请广大干部群众讲身边日常事、家乡新变化、心中大实话,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努力用“小角度”讲清“大道理”,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用“新角度”讲透“老道理”。

形式创新。“小文艺讲大理论”,深入组织开展“理论+文艺”宣讲活动。以乡镇为单位组建“理论+文艺”宣讲小分队,采用歌曲、相声、评话、评弹、小品、快板、方言韵白、三句半、沙画、动画等多种形式。如今,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地精心创作“理论+文艺”宣讲优秀作品90多件。“大活动搞小宣讲”,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微宣讲,以宣讲促学习,以学习促活动。

载体出新。运用“新载体宣讲新思想”,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举、线上线下同步的“报网端”宣讲载体。开设“扬州理论在线”微信公众号,开通“我是党课主讲人”网站,升级《扬州日报》“学思行”理论专版,编发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发布全市理论宣讲工作文件、活动动态、宣讲视频和课件等各类宣讲资料。加强传统宣讲阵地培育提升,涌现出扬州讲坛、扬图讲坛、白沙讲坛、文昌大讲堂等一批品牌讲堂,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先锋阵地。

紧紧围绕“讲得好”,在解决学与用上求实效

以讲促学、以学促用、以用促行,是理论宣讲的目标指向。扬州坚持把说法和做法结合起来,把理论宣讲的不懈努力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讲发展、讲举措。市委中心组采用“集中辅导+大讨论”学习模式,围绕智能制造和扬州工业转型升级,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大运河文化带,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等亟待解决的课题,特邀上级领导、专家作报告和交流研讨年均20次以上。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市四套班子领导围绕“建设人们心目中的扬州”、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三项机制”、高质量发展等现实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利用一天时间交流汇报调研成果,把学习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务实举措。

系统讲、精准讲。市级机关开展“1+X+Y”理论宣讲活动。每场宣讲由1名领导或专家从理论高度全面系统宣讲,3-4名优秀党课主讲人结合扬州实际小选题重点宣讲,宣讲所在单位1-2人针对部门工作现身说法精准宣讲。这种领导专家“大辅导”、党课主讲人“小切口”、本单位人员“微体会”的宣讲模式,使内容连天接地,理论指导实践成效显著。

典型讲、示范讲。用身边人教育周边人,是扬州基层理论宣讲的一大特色。盘活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党代表、劳模、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能手、扬州好人等先进典型资源,将其吸纳到理论宣讲队伍中来,以先进典型的现身说法,来阐述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2017年冬训期间,各乡镇(街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镇村干部讲发展、机关干部讲服务、经济能人讲创业、先进典型讲事迹、普通党员讲作为,讲出了情感共鸣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何 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