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文明实践”:文明之风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02-2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荣贵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立足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海安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推进,构建多维N+文明实践模式,引领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让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产+文明实践”:乡风文明助力产业兴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打通各类资源,推动职能部门的涉农服务下沉至村组基层一线,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技术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南莫镇青墩村江苏省五好家庭农场文明实践点实施生态农业合作社+志愿服务,孵化培育20多个小葡萄园主,带动100多个村民就业增收。全市近1000个农技科普传授点将政策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农业插上科技知识的翅膀,助力乡村振兴。

  “生活+文明实践”: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治理。发动广大农村群众主动参与,让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基层群众自然而然的价值满足和精神追求,构建起简约高效基层自治新模式,使基层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开发区爱凌村的干群连心邻里会,通过我说你听,你问我答,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搭建了一个答疑解惑、互评互议的平台。通过邻里文化小风景写出乡村治理大文章,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娱乐+文明实践”:乡风文明助力聚气提神。立足本地资源,挖掘乡村文化中优秀观念、淳朴乡风、传统习俗,在赋予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讲好本地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保证和优化乡村文化服务供给,让群众在娱乐文艺的参与、欣赏中学习新思想、接受新理念,在文化滋养中陶冶文明新风。市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平台实施民星培育工程,发动2400多名文化志愿者、500多位民星送戏下乡。2019年,共开展海陵之夏”“行万里路 进千家门”“我们的等演出860多场,辐射受众超百万人次。

  “旅游+文明实践”:乡风文明助力生态宜居。开展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改善四清四化等工程,充分发掘乡村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强化农村原有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实现生态环境与文明程度同步提升。墩头镇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发掘里下河水乡文化”“长寿之乡等优秀乡土特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动员群众人人参与环保,呵护绿水青山,守护乡村灵魂

  “节日+文明实践”:乡风文明助力移风易俗。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和彰显节日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把长根、聚心、铸魂的大工程做深做实。在全国首创设计制作文明实践日历,从近百个节日中梳理筛选出包括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在内的52个代表性节日,开展移风易俗、四树五禁”“缘梦有你、七夕牵手”“书记陪你度重阳”“海纳百川、有粮乃安等大规模文明实践节日专场活动,让基层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新方式。

  (作者系中共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