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时间:2020-02-2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程 政    

  近年来,江阴市把百姓名嘴宣讲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的有效载体,通过理论+文艺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快板、歌曲、锡剧等文艺节目,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等进行巡讲,有效解决了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群众的思想观念、外化为百姓的自觉行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奋力当好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

  “基层”“基础”一起抓,“小分队”集成“大阵容”

  在基层开展理论宣讲,要坚持以百姓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把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话筒交给百姓,让百姓名嘴来宣讲。

  合力推进市委宣传部牵头抓总、统筹谋划、研究部署,市委党校、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和单位整体推动,加强协作,各镇(街道)、村(社区)结合实际积极组织百姓名嘴宣讲,形成上下联合、区域联动的良好局面,推动百姓名嘴宣讲活动常态化、系统化。建强队伍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整合资源,建立动态百姓名嘴库,打造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百姓名嘴宣讲体系,通过镇、街道推荐一批、风采展示选拔一批、挖掘培养一批民间名嘴、理论达人、退休教师和文艺工作者等,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名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目前,市、镇(街道)、园区已组建20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成员达700多人,实现全覆盖,并坚持每月走进村、社区、企业、校园、军营等至少开展1次巡讲,成为全市理论宣讲的靓丽风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反响强烈。强化素质注重百姓名嘴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及时组织培训,搭建微信群、QQ群等网络沟通学习平台,采取听讲座、查资料、谈体会、作试讲等形式,通过名师指导、名嘴互助、搞好传帮带,宣讲员分头授课开小灶,集中研讨吃大餐,全面提升理论宣讲水平。

  讲台”“舞台”一起上,“小节目”讲好“大道理”

  在基层开展理论宣讲,要坚持让群众身边的人讲群众身边的事,百姓名嘴把理论融入文艺,传播党的声音,展示主流文化,反映群众心声,回答群众关切。

  制定菜单。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固定搭配私人订制,实现点单上菜更精准,你需我供走心。针对不同的观众,量身定制宣讲菜单。比如针对企业员工、院校师生等群体,组织互动式宣讲,从你说我听的单向灌输转为我听、我问、我参与的双向互动;针对村民居民、部队官兵,组织情景式问答,让每次宣讲都具有感染力与传播力。讲好故事。除了党的理论和热点话题外,最美奋斗者和身边好人等感人事迹也是百姓名嘴宣讲的重点。结合开展向吴仁宝、李良宝、吴协恩、炎黄张纪清等学习活动,创编《吴仁宝三拒搬新房》《李良宝的故事》《一双布鞋映初心》《炎黄精神代代传》等节目,让亲历、亲为、亲闻者来讲真人、真事、真心话。全市百姓名嘴每年宣讲400多场次,受众达12万多人次,覆盖全市党员干部和相关重点人群。这种小板凳式的宣讲、泥土味浓的交流,让党的创新理论贴近实际、入脑入心。演好节目。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学习十九大,拥抱新时代”“共话祖国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活动,创编歌舞《十九大引领新时代》、快板《总书记的话儿字字金》、锡剧《江阴明天更美好》等精品节目,内容接天线,语言接地气,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能理解。

  线上”“线下”一起推,“小阵地”传递“大能量”

  坚持打造百姓名嘴宣讲品牌,扩大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运用两中心一平台,开辟和拓展百姓宣讲的新阵地、新渠道。

  传统现代融合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作用,一方面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主阵地作用,宣传报道活动信息,《党员之友》开设百姓名嘴大讲坛栏目,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江阴发布”“文明江阴”“江阴党员微学堂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活动做法,打造指尖上的理论宣传阵地。线上线下互动着眼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思想政治功能,利用理论宣讲平台,用多样性、互动性、灵活性的宣讲,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融媒体中心将百姓名嘴宣讲制作成视频、音频等多元产品,通过客户端推送,推动理上往来。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指尖学习宣讲。自学习平台上线以来,组织线下交流活动100多场次,不断增强学习宣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践成果共享编印《崇德向善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集、《学习十九大、拥抱新时代,百姓名嘴理论宣讲作品集》以及百姓名嘴宣讲视频,广泛传播,借鉴学习。口袋书《党员之友》,全市党员人手一册,让党的创新理论随时随地可听可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作者系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