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 匠心留芳

发布时间:2020-04-2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李 慧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用画笔投入抗疫防疫工作,创作了一组《抗疫日记》,以最朴实、最便捷的速写绘画方式传播抗疫资讯、弘扬大爱精神。周京新发挥了在画界的影响,以身体力行的创作对众多美术工作者文艺抗疫起到了引领作用。周京新的人品风范、艺术造诣不仅是表现在此一,而且是他一直坚持个人修养、潜心创作研究的结果。

  水墨雕塑的艺术追寻

  凡成功的艺术家必须拥有独树一帜的风格面貌。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周京新艺术起点很高。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他参加了包括全国美展在内的多个大型展览,作品曾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但他不满足于这些成绩与荣誉,一直思考、寻找中国画笔墨表现的新的可能性,建立了不同于古人、不同于同时代人的形式语言,自称为水墨雕塑

  绘画与雕塑是两种艺术样式,周京新架通了水墨画与雕塑之间的桥梁,其艺术思维是非常大胆跳脱的。他说:我的水墨雕塑语言是一种源于自身积累的刻意创造,它的内核是直觉现实人物形象,借助传统绘画笔墨写意本体精神,融以西方语言的造型结构,以意为本,不似而似;以笔为刀,既写既塑,摒弃中国人物画一贯通行的尚式、框架式、符号式、虚式造型结构模式,反其道而追求造型结构趋化、体积化、自由化、实化的绘画表现境界;利用西方雕塑造型语言的面型塑造表现原则,解构传统笔墨一贯遵从书法精神的线型写意表现原则,将其转化为更加独特、更加灵变、更加自由的、意写塑形的表现型绘画笔墨语言。

  周京新的水墨雕塑打破了勾皴染点的笔墨程序,以的方法,以的理念,创造了新型水墨艺术的空间关系、造型构建,体现出非凡的表现力与独特的审美意韵,丰富了写意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告别了古典,走向了现代。著名评论家刘骁纯评道:在周京新的画中,笔法即墨法,墨法即笔法。写墨之外,没有勾皴。这种墨法,与他画中有力的点线面结构、虚实结构、人物结构、章法结构互相配合,使他的作品水墨淋漓之中内含筋骨……”

  周京新早期作品多是人物画,尤其水浒人物系列受到大家的喜爱。近十年来,周京新的创作题材越来越广泛,有现实题材的当代人物,有传统舞台上的戏剧人物,有林木幽丽、亭台隐映的中国园林,有飞禽、游鱼、花卉、草虫……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独特的专业思考、学术理念和创作追求。

  周京新的水墨画艺术专攻人物肖像。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农民、文艺青年,还是来自古典小说或戏曲故事中的文学人物,经过周京新的笔墨刻划,都如同一尊尊极富视觉质量的雕像横空出世。这些人物充满表现主义的内在的张力与情绪,是具有当代视觉效果与现实人文内涵的形象。

  明代画家祝允明曾言: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周京新笔下的飞禽、游鱼、花卉、草虫呈现了一个水木清辉、幽静闲适的大自然世界。那些小鱼儿纯粹由水墨绘成,背景是大片的宣纸的白。鱼儿如悬游在清澈澄明的水世界一般,身体呈半透明状,凝目看去,鳃鳞、脊柱,恍然若真。又比如昆虫,齐白石大师画得已经够惟妙惟肖了,而周京新画的小小蜜蜂可以用来欺骗视觉了,让人想到三国时代有曹不兴误笔成蝇的故事——曹不兴将纸上沾染的一滴墨改画成苍蝇,吴王孙权看到了便甩开袖子,朝着那只苍蝇赶去。周京新把中国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发挥到得心应手、淋漓尽致的地步,做到了真似与笔墨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典绘画提倡师造化,而中国画的写生即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周京新提出写生即创作,许多作品是周京新写生创作研究的现场成果,连题款都是现场写的,回去只是盖个章。他用自家独创的水墨雕塑技法,把现场领会到的物象下来,记录下来,让欣赏者在任何时间里都能观看、感受。这有别于大多艺术家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意义上的写生。这种写生创作十分考验艺术家娴熟掌握笔墨用法的能力、对物象观照的概括提炼及再处理能力。

  新金陵画派精神的传承弘扬

  周京新先生曾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在南京艺术学院从艺从教整整30年,倾注心志,尽责尽力,为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培养的学生有许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画坛成果突出、广受关注的佼佼者。

  2010年,周京新就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国画院是新金陵画派的发源地与创作重镇,上世纪60年代,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创了二万三千里写生壮举,创作了一批体现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中国画作品,解决了中国画传统笔墨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重大课题,新金陵画派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周京新秉承新金陵画派所倡导的其命惟新艺术精神,带领全院书画家们坚持追求经典、科学创新的学术导向,深入生活开展创作研究。画院每年举办的大型年展项目已形成品牌效应,并先后在海南、新疆、陕西、河南、河北、安徽、宁夏、天津等地进行巡展,促进了交流,扩大了影响力。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实施了《新金陵画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新青计划),由江苏省国画院具体承办。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江苏省国画院曾开设过两期青年学员班,为江苏美术界培养输送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画家。实施新青计划,目的就是通过继续为新金陵画派培养优秀人才,推动新金陵画派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创新发展,更好助力江苏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建设。

  在研究新青计划时,周京新阐述了自己对传承新金陵画派的理解——关键是弘扬新金陵画派的创作精神,即其命惟新”“笔墨当随时代”“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是周京新对新金陵画派薪火传承的热切期望,也是他自己对中国画创作的心得体会与践行经验。周京新的中国水墨画艺术追求笔墨创新,强调写生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鲜润的生命气息,这正是对新金陵画派创作精神的汲取与弘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