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度若飞

发布时间:2020-06-29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韩建平    

189610月,一名男婴出生在贵州安顺一个富裕家庭,曾祖父给他取名运笙,号继仁。他小时候深得曾祖父喜爱,后来,疼爱他的曾祖父去世,父亲被赶出家门,生活变得艰难。7岁那年,他的二舅、著名教育家黄齐生来到安顺,当见到衣衫褴褛的一家人时,黄齐生不禁潸然泪下,决心将他带到贵阳。在舅父无微不至的关心教育下,他逐渐成长。后来,当他读到《木兰辞》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被花木兰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所感染,遂改名王度,字若飞。

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行事的,你想了解共产党的活动,必须先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的需要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起来的。

共产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肩负着创造历史的光荣使命。它有千万人作为后盾,一个人倒下,无数人奋起,后继者定会一天天增加,直到最后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这两段话出自王若飞,既显示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更体现了他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此时,他因叛徒出卖,身陷囹圄,这是他在绥远高等法院受审时与法官的对话。

1919年,王若飞参加了五四运动,并于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中,有一大批立志报国的青年。在蔡和森等人的影响下,王若飞系统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在阅读和思考中慢慢坚定了对马列主义的理想信念。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在艰苦条件的磨炼中,他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

193111月,王若飞在包头工作期间,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长达五年零七个月。在狱中,敌人用尽各种手段对他威逼利诱,但他始终不为所动,视死如归、毫不屈服。一次,敌人将他带到空地上,假装要枪决,并给他几分钟考虑招供。王若飞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让敌人开枪,可过了许久枪声并未响起。你们想用死来吓唬我,让我出卖自己的同志,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来说,是没有用的。敌人见死亡吓不倒他,又开始在法庭公开审判。但令敌人没想到的是,法庭变成了王若飞揭露国民党罪恶,宣扬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战场。

在狱中,王若飞坚持斗争,保持着乐观的革命精神。他坚持锻炼身体,自创体操,每次都练到大汗淋漓才肯作罢。狱友问他干嘛锻炼身体,是不是还想多坐几年牢?王若飞则回答,锻炼身体,为的是增加革命的本钱,为了出去以后更好地为党工作,相信我,革命定会成功。他的斗争与坚持最终赢得了胜利,他于19375月出狱,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中。

五年多的牢狱生活,是对王若飞信仰信念的考验和磨炼。他的忠贞不渝,源于他对马列主义的理性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必胜信念,以及对人民的无限热情。王若飞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与坚定忠诚的理想信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任何考验。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