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播撒理论火种

发布时间:2020-06-29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何元劲    

理论宣讲是连接理论与实践、政策与群众的桥梁,是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常州市紧紧围绕理论宣讲要入脑入心这一主基调,坚持创新发展与高效普及相结合,主动适应新时代特点,积极探索宣讲新模式,打造理论宣讲新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实现政策宣传有阵地、理论宣讲接地气、凝聚民心有底气,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角色组建大队伍,当好老百姓的翻译官

做好理论宣讲工作,人才队伍是关键。近年来,常州积极整合宣讲资源,形成外援讲理论、骨干讲政策、名嘴讲故事的宣讲格局。通过开展理论宣讲11211三年计划,举办全市百姓名嘴风采展示和名师带徒活动,选拔培育出一批优秀宣讲志愿者,组建各类宣讲队伍,打造了1+30+60+N宣讲体系(1是指市委讲师团、30是指市区两级理论宣讲示范点、60是指各具特色的理论宣讲示范队、N是指不同成员组成理论宣讲师资库),构建了一个覆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四级宣讲网络。

与此同时,组织党校、高校专家教授,组建理论宣讲专家库;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组建理论宣讲党政库;组织基层宣传委员、大学生村官等,组建理论宣讲骨干库;组织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宣讲志愿者,组建百姓名嘴库;形成向日葵”“红枫林”“红色领航青骑兵等多支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实现全市54个街道(乡镇)理论宣讲员培训全覆盖,选拔了一批优秀理论宣讲示范点、理论宣讲示范队和理论宣讲带头人,共培育了1500多名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者。

小角度阐释大道理,做好新时代的说书人

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百姓茶余饭后,融入群众所思所盼,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敲开百姓家门,打开群众心门?常州积极适应新形势、探索新举措,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将理论宣讲与道德讲堂相糅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结合,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相融合,创办了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把它打造成理论宣讲的集散地,真正使理论宣讲起来、起来、起来。

菜单式增强精准度。让听众既能吃到经典菜”——创新理论和政策解读,也能品尝家乡菜”——常州市情和本地发展,还得及时端上时鲜菜”——时政热点和重大主题,根据听众需求配菜下单,做好理论宣讲。紧紧围绕党的新思想新理论,组织理论专家、百姓名嘴精心制作专题系列菜单,由各单位按需点菜,宣讲小分队点对点派单,宣讲员接单上菜

互动式增强参与度。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网络式宣讲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台上与台下、有奖问答和研讨交流等互动形式,开通理论之窗微信公众号专栏,将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思维导图、微视频等形式呈现,有效提升网上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钟楼区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运用平台海量学习资源和网络会议功能,开展网上学习书香下午茶活动,形成理论学习线上生态加油站

情景式增强体验度。厚植红色基因资源,把红色文化、红色事迹融入理论宣讲中,依托常州三杰纪念馆、王诤故居等理论宣教点,通过文字、图片和情景式现场教学等形式,展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迹。武进区春秋淹城、中华孝道园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将理论宣讲与景区景点巧妙融合,形成多样的体验式宣讲活动,引导党员群众主动融入其中,有效地增强理论宣讲的效果,真正使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管实用。

开放式增强共鸣度。理论宣讲主要是用群众语、乡贤语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把党想说的和人民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常州利用理论宣讲示范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等载体,突出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本色语言;深挖常州三杰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通过情景剧、微故事讲好红色语言;开展青年企业家沙龙活动,主动融入社会建设大潮中,讲好角色语言;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构建共享互通网络讲习所,讲好网络语言。

小载体发挥大能量,筑造高质量的宣讲台

常州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以群众需求为基础、以效果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阵地就建设到哪里,力争做到没有盲区、不留死角、不现空白,积极拓展理论宣讲阵地和空间,提升理论宣讲覆盖面和社会效应。

一是创设特色阵地。近年来,常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优势,统筹资源力量,积极与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等合作,建立常州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联盟,通过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将优质理论资源送到基层;依托开放大学,精选10个专题,开展百场精品课送基层活动。按照有场地、有师资、有机构、有制度、有标识、有菜单标准,广泛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共培育白扬轩”“常州红馆”“杨柳埠宣讲工作室、蒲公英理论宣讲团、春江新语课堂”“许巧珍工作室等多个理论宣讲阵地品牌,以规范促示范,以示范带全面,把宣讲讲台办到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厂矿湖区,有效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二是建强网络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采取线上线下宣讲相结合,构建网络宣讲大平台,突破理论宣讲时空限制,方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扩大宣讲的覆盖面。武进区巧用互联网+思维和融媒体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充分发挥区级全媒体矩阵作用,通过图表、图片、H5等形式,定期推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武进党建云平台的丰富资源,让广大党员干部随身学”“随手看。天宁区依托青果FUN等网络电台,推出一批优质的网络宣讲音视频;依托锦绣天宁微信公众号,设立开发理论学习微信小程序理论王者,采用在线答题、对战比赛、红点直播等方式,打造理论学习掌上课堂,提高网络宣传教育实效。

三是用好文艺阵地。利用社区天天乐”“文化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将理论+文艺相结合,精心组织策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化作春风雨露融入文艺活动中,以三句半、快板、锡剧、小品等形式,呈现给群众,引领群众在演艺中学习,实现理论宣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00余场。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