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11-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丁和平 朱 瑾    

5G是什么?有何特征?如何把握和运用?国家信息中心5G与高质量发展联合课题组推出《迈向万物互联新世界——5G时代·大数据·智能化》一书,对此作了详尽描述和深入研究,从制造、教育、金融、交通、文娱、社会、医疗、环保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就政府治理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书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时指出,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尽管全书对媒体融合发展论述有限,但学习有关5G知识,对于党刊等主流媒体把握融合发展新机遇极具启示意义。

1G5G,技术突破带来媒介变迁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几乎每十年经历一次制式更替,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日益融合,颠覆性地改变了经济产业结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交往模式。

1G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取模拟传输技术,主要提供无线移动通话业务,作为固定通话的补充,所使用的移动设备是手机。这一阶段,手机是一种奢侈品。

2G即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采取数字传输技术,移动通话质量大大改善,手机可以查看短信消息,以黑白文字为主。短信进入黄金时代,2006年春节期间全国发送短信数量达到120亿条。这一时期,人们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获取信息。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2000年以后得到开发,真正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2009年,工信部向电信运营商发放3G牌照,标志着3G技术的商用化。网络使用逐渐从电脑转移到手机等更便捷的移动电子设备,移动互联网真正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大量出现,2009年微博出现,2011年微信出现。2012年今日头条上线,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做新闻采编和内容生产,却给传媒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一时期,手机短信被QQ、微信等网络方式取代。

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随着无线网络宽带化得到发展,201312月,工信部向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进入4G时代。视频和直播移动平台异军突起,成为媒体新宠。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96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4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5G商用时代的到来。5G时代将会改变之前人与人的互联,实现万物互联,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美好愿景为期不远,推动着媒介使用发生新的变革。

5G时代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新趋势

每一次通信技术的换代,都对传媒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改变了内容呈现形式,二是改变了内容传播方式。在新技术驱动下,5G时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传播通路迅捷畅达。4G相比,5G拥有很大程度的跨越:一是传输速度更快,达到4G的十倍甚至百倍,数据生产量和数据阅读量急速膨胀,阅读数据规模化;二是连接数量更多,可以有效支持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支持未来千倍以上移动业务流量的增长;三是通信过程中的时延更低,传输时延可达毫秒量级,内容传输不会出现信息延迟、同步率低的现象。5G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仅是传播速度和传播数量上的量变,更是传媒生态结构上的质变。VR技术的普及将把信息传播的人机交互模式变为人机交融模式,使用户融入具体场景中进行信息交互。

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机器参与生产的内容比重越来越大,传统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流程会完全改变,内容生产效率得到指数级提升。传播方式的改变则是指在信息流向、渠道形态等方面,利用算法了解用户兴趣并向用户智能推送个性化内容,变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为依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推送内容的双向模式;在渠道形态上,基于自然语言技术的智能语音应用、机器人等将得到快速发展。

媒体格局的变化带来舆论生态的改变。一是舆论生态的表现形式将由当前以文字为主的结构化数据转变为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语音、非言语符号等比重将越来越大,表现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对舆论的把握将更加困难。二是意见表达将更加小圈子化,小圈子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形成一个个独立城堡。三是社交机器人将会成为一个与人交流的新物种,改变完全由人主导的舆论生态。

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党刊融合发展新路径

进入5G时代,对党刊来说,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只有紧紧抓住机遇,主动回应时代挑战,守正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新兴技术,才能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突出移动优先,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315日,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移动上网率达99.3%。移动媒体加速发展,党刊需要用好信息革命成果,加快建设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用好商业化、社会化互联网平台,开发互动式、体验式等信息服务,借助移动传播,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

注重内容为王,用高质量的内容连接用户。内容永远是媒体的生命线,5G时代越是传播方式多样,越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好的内容,就是要使更多人有感觉、有想法、有兴奋点。那些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优质内容,最具吸引力。在这方面,党刊是有优势的,因此要增强自信,坚守定力,始终把内容生产作为融合发展的根本,实现内容的差异化、独创性,用高质量的内容连接用户。

强化创新管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党刊媒体融合,必须解放思想,在坚持正确原则基础上主动突破,强化受众意识,对接受众需求,实行精准化传播。进行流程再造,加快体制变革,把媒体工作人员和全媒体传播真正融合在一起,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提升技术应用,抢占融合发展先机。在技术引领媒体变革的新形势下,必须深入研究技术驱动之路,着眼技术发展最前沿,抓住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契机,将最新成果应用于技术升级,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提供强大的支撑平台。

建强人才队伍,提高全员新媒体素养。媒体融合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要着力引导和推动现有编辑记者融合转型,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等方式,让更多笔杆子适应新媒体内容生产需求,创作出多种形态的内容产品,实现从杂志编辑记者向融媒体人才的转型提升。

责任编辑:高 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