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百年小康路

——章剑华谈《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创作
发布时间:2020-11-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本刊记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康社会,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实现。为反映全面小康建设的生动实践,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创作了《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细致描绘了费孝通笔下的江村(开弦弓村)百年来对小康之路的孜孜探求。近日,章剑华接受记者采访,阐述了本书的创作起因、主要内容等。

记者:请问您创作《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的动因是什么?

章剑华:去年完成的《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是我专门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行的主题创作。创作结束之后,我就想,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我希望自己再创作一部反映小康的作品。

中国人自古就有小康梦想。2020年,对于中国来说,将以里程碑的意义载入史册。千年梦想,百年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记者:正如您所言,全面小康是一个重大选题,其可供选择的题材也是非常多的,您为何选择开弦弓村这个小村庄来反映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章剑华:小康是一个全国性的事件,怎么来写、选取什么样的题材,我也是经过了一番考虑。中国的小康难点重点在农村,所以我写小康一定要写农村的、有代表性的题材。我首先想到了华西村、长江村和开弦弓村。我年轻的时候就读过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印象很深刻。我本来想三部曲写三个村:华西村、长江村、开弦弓村。前两个村我都很熟悉,以前也去过,因此春节前第一站的采访就到了开弦弓村。到那边一看之后,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哪几个方面吸引了我?首先是村容村貌。这个村庄还有小时候农村的那种味道,还保留着农村的田园景象:太湖边上,清清的小河,家前屋后有绿化、自留地。第二,这个村庄有历史。开弦弓村在太湖边上,从古代开始就有蚕桑业的发展,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源头供货地,就是这一带。开弦弓村在古代还是吴越战场,吴越争霸的关键一役在吴江,就是在这个地方打的,很有历史感。第三,这个村庄有人物。有费达生、费孝通姐弟等一帮知识分子和专家,有农民,人物很丰富,也立得起来。所以当我到了开弦弓村之后,就认定了只写这个村。

虽然华西村、长江村在经济实力上更强,是典型,但是开弦弓村更具有普遍意义。它是自然发展自然生长的一个小康村,是和我们大多数村庄的发展一样的。开弦弓村是千千万万个农村的一个缩影。

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的主要内容?

章剑华:这本书主要用纪实文学的笔法,聚焦大变局中的中国江苏吴江开弦弓村(即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中的江村),以费达生、费孝通姐弟俩在开弦弓村所进行的技术革新、小康实践、社会观察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开弦弓村几代人为实现小康理想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和进行的顽强拼搏,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农村,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书由33线30万字构成。上部:汔可小康,上世纪二十年代。中部:上下求索,新中国成立以后。下部:百年梦圆,改革开放到新时代。这样按时间顺序分为三部。书里面实际上又是按三条线索来写的,即小康奋斗史、小康思想史、社会变迁史。

主线是小康奋斗史,从开弦弓村发生的一个悲剧写起。一个青年女子因在孵化过程中不小心把蚕子压坏,家里生计没有了,跳河自杀。村里的小学校长陈杏荪非常悲痛,开始为改变村民贫困状态寻求办法。然后邀请江苏女子蚕校校长郑辟疆到开弦弓村来,改变村里蚕桑生产的落后面貌,郑辟疆带着青年学生费达生来到开弦弓村。后来,费达生为开弦弓村办起了全国第一个村办丝厂,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在弟弟费孝通生病要回老家苏州休养的时候,费达生邀请他来开弦弓村。费孝通到村里住了三个月,边疗养边做社会调查,于是有了后来的经典作品《江村经济》。然后是抗日战争期间、新中国成立后开弦弓村的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建设新农村的过程。这些内容构成主线,就是一个乡村的百年小康奋斗史。

第二条线索是小康思想史。在中国,小康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发展的过程。小康思想从古到今一直延续下来。古代典籍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后来又有孔子的大同小康思想。到了费孝通的江村调查,在解放初期就形成了东方小康的思想。再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小康目标和小康社会构想。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化,提出全面小康,即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把中国小康思想的发展过程也体现在了书里面。

第三条线索是社会变迁史。我写的开弦弓村是一个点,是一个缩影,实际上是反映了大背景、中国社会100年的大变迁。辛亥革命之后、第一次世界金融危机、世界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革命、人民公社、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新时代等社会变革,书中都有涉及。读者看了之后,对于时代的变迁、中国农村的历史,都会有所认识。

记者:《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章剑华:每个人写作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特色。我现在已经写了三个三部曲故宫三部曲”“大桥三部曲”“小康三部曲,这几部作品在写作上也有共通之处。

一是选好题材。要写一个作品,题材非常重要,就像盖一座房子,你要有好的建筑材料,准备好素材。从故宫三部曲小康三部曲,都是既与江苏有关、又可以拓展到面上的重大题材。

二是确定体裁。用什么样的文学体裁来体现?题材很重要,有些题材适合写小说,有些题材适合写诗歌,有些题材可以写散文。我选的题材适合用纪实文学。纪实文学也叫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我认为这里面有细微的差别:报告文学强调新闻性时效性,非虚构文学强调在场性。纪实文学在时效性上可能没有报告文学强,它可以写历史,而且允许适当的虚构,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所以三个三部曲我是用纪实文学来写的,写作内容都是跨度百年。

三是深化主题。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有一个好的主题思想。有些作品你看着还不错,但是不知道表达什么。小康三部曲的主题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

四是写好故事。作为文学作品,一定要写好故事。所谓写好故事就是要有场景、有情节、有人物。我主张文学包括纪实文学,必须有场景,必须有人物,必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好故事很重要。

文学创作一定要聚焦时代、聚焦重大题材,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引领社会、鼓舞人民。我笔下的江村,是中国小康之路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新时代全面小康的一个精彩样本。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