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镇江

发布时间:2021-01-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唐红生    

尚未进入三九严寒,但冬的脚已跨进门内,灿烂的阳光洒向镇江大地,落在身上是融融暖意。每每在这个时候,我都要流连于镇江的大街小巷。

镇江,春秋为朱方、秦代为丹徒、六朝为京口、唐代为润州,无论名称如何变换,独特的地理位置始终未变。它坐落于江河交汇处,万里长江在身旁浩荡东流,似母亲的臂膀挽住孩子;大运河在城中蜿蜒,如汩汩流淌的血脉。镇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三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极为丰厚,时光浸染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像一壶陈酿,愈来愈香醇,愈品愈有味。

我去过西津渡多次,因为它是城市文脉所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唐代诗人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乍看金陵二字,以为是南京,其实在镇江。西津渡在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为金陵渡,宋代后才用此名,而当地人更爱称小码头。

老远就能见到一座喇嘛式石塔,周身洁白如玉。这是座元代的昭关石塔,在江南独一无二,历经700多年风雨,神态依然。昔日的码头早已沉降地下,千年街基的石痕层层叠加,历经唐宋元明清,可谓一眼看千年

西津渡是最适合夜晚去的,白日素面朝天的小码头街浓妆艳抹,俨然成了胭脂美人。不宽的街道曲折延伸,两边一二层的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或挂匾、或挑旗,连同灰砖墙、木板门、雕花窗,都被红红灯笼涂抹上光阴古韵。随意穿过一条小巷,似往岁月深处钻。那翘角飞檐、朱漆廊柱、墙上藤蔓,无不诉说着古渡老街的千回百转。如果碰巧,古戏台正在上演《刘备招亲甘露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剧目,那真是满满的镇江韵味。

文本框: 西津渡 石小刚/摄

街市中风味小吃、土特产,应有尽有。刚被授予中国醋都称号名不虚传,各种醋琳琅满目,我曾见过万人提壶带瓶打醋、打酱油场景。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镇江三怪一定不能错过。来一大碗锅盖面,配上各式浇头,肴肉断不可少,一碟镇江香醋相伴,吃起来真叫过瘾。一边品三怪,一边听说书人讲《白娘子水漫金山》《董永与七仙女》等故事,更觉有滋有味。

镇江多山,金山、焦山、北固山久负盛名。有江心一朵美芙蓉赞誉的金山不用多说,这时节,焦山古银杏树叶黄灿灿的,与金色院墙、红色廊柱、黛色鱼鳞瓦相映,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画卷。山上有旷世奇碑及其碑文《瘗鹤铭》。瘗鹤铭意指埋葬仙鹤的铭文,内容不足为道,但其书法绝妙,被镌刻在岩壁上。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常年受风浪冲击,被泥沙淹没。后人不断打捞,现残存不足百字,却影响着一代代书法家,黄庭坚称之为大字之祖。伫立在石壁上几块残片前,幽幽灯光下,字的体势开张,如仙鹤低舞,仪态万方,泛出浓郁的六朝气息。还有那些摩崖石刻和碑林,焦山这块江中浮玉已被墨香浸润得尤为高古,被时光雕琢得更为璀璨。

三山中北固山最小,只有五十来米高,但横枕江滨,山势险固,气势雄伟,呈扼守之势。刘备见后脱口而出: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登临此山,见江天壮阔、山势嵯峨,即题写天下第一江山。登上典雅庄重的北固楼,凭栏四望,北面山体峭壁如削,长江横陈,焦山、金山分列东西,正可谓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水天一色,江山无限壮美。此时会情不自禁吟诵曾任镇江知府辛弃疾的千古佳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连绵起伏的南山,名气虽不及三山,但有清雅之风。进山门不久即见到一座石牌坊,上面镌刻着城市山林四字。这是米芾对镇江的赞美,也成为镇江的特质。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后半生定居在镇江长达40年之久。他在《净名斋记》写道,襄阳米元章将卜老丹徒。生前就选择终老之地,可见钟爱之深。米芾醉心于这片山水,集江南烟云变化之趣,首创了米氏云山画风,用米点皴表现的江南烟云,奇妙绝美,独树一帜,也影响了本邑的京江画派

拾级而上南山,幽深古朴,明朗清秀。历代文士名流到此,或居住、或游览,留下大量的古迹和名篇。眼前题写招隐的石牌坊,就记录了其中三位文化名人的杰出成就。一位是南朝刘宋两代间著名的音乐家、雕塑家戴,婉拒皇帝诏书,隐居山中,听鹂抚琴。南山优美景色激发其创作灵感,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等奇曲。一位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广邀天下贤才,在增华阁编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还有一位就是米芾。行走于此,我仿佛听到高山流水、来自天籁之雅声;闻到泼墨挥毫、笔走龙蛇之雅香;读到唇齿含香、经久不衰之雅韵。

镇江自古就是商埠重地。古运河镇江段,始凿于秦,拓于隋唐,几度兴废,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从唐代至清代,京口闸是漕运咽喉和交通枢纽。至清代晚期,因通了火车,其江南运河第一闸的功能逐渐衰减,直至民国时期被填埋为路。细看被发掘的京口闸,石块与石块间凿出蝶形卡口,然后用铸铁块固定,铁件环环相扣,任凭风浪冲击而坚不可破,足见古人智慧。古运河孕育了古城悠久文化,沉淀着历史脉络。斑驳的石块掩不住昔日繁华,静静的河水映着那树、那房,仿佛呈现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的盛况。

六代之风流人物,综萃于斯;三吴之山川林泉,肇发于此,镇江是一座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城市。南宋词人陈亮在《念奴娇·登多景楼》赞叹: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绿水青山塑造了镇江人奋勇争先的品格,文化自信心、坚韧意志力,一直在镇江人血脉中流淌。当前,镇江正以跑起来的姿态,立志打造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古老而时尚、厚重而现代的镇江,宛如万里长江上一颗灿烂的明珠,愈加光彩夺目。

责任编辑:高 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