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软实力 绽放发展新魅力

发布时间:2021-01-04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金夕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十四五时期的文化建设作出系统规划和战略部署,提出了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近年来,丹阳市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让城市发展更美丽,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以文聚力,把牢城市发展方向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丹阳市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凝聚人民、推动工作,修订完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意识形态督查和专项巡察,维护制度权威、强化制度刚性,牢牢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同时,大力弘扬优秀学风,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学旁听、主题党课、基层宣讲等学习制度,让领导干部亮开嗓子、迈出步子,带头上讲台、走基层,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以文惠民,完善民生发展保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丹阳市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优化基层文化服务设施配置,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满足了城乡居民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年在全市城乡组织开展近200项文化活动,涵盖文艺演出、赛事、展览、交流等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对群众文艺团队和骨干的培育扶持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组织文艺志愿者现场辅导等方式,持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让群众文化活动更有质量、更有水平。

以文兴业,突出产业发展特色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丹阳市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积极构建以齐梁文化为特色品牌,以美好·丹凤朝阳为形象定位的全域旅游格局,最大限度地把文化元素、文脉基因融入到高质量发展中。与此同时,坚持以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加大文化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印刷包装、民族器乐、正则绣、戏曲演艺、书画装裱等传统文化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鼓励视程影视、景致三维、华厦文化等新兴文化企业提升创意设计和研发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十四五开局之际,丹阳市将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基础上,繁荣文化文艺事业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宣传,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有质有量地唱响时代主旋律,奏响发展最强音。

(作者系中共丹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