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细细品读《江苏历代贤吏为官之道》一书,掩卷沉思,感悟颇多。在江苏这片风物清嘉、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立世有信念、心中有定见、行事有原则的贤吏清官。七品县令徐九思刚正廉洁、爱民如子,用一生践行了三个字:俭、勤、廉。
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徐九思清廉节俭,担任句容县令9年,自律“不嗜肉,唯啖菜,佐脱粟”,主要食用蔬菜米饭。为减轻财政负担,徐九思亲率吏卒,在县衙及驿馆旁的荒地上种植蔬果,利用衙内官仓官池饲养禽鱼,由此不仅改善县吏们的生活,还为县里招待过往宾客提供了费用,减少了一笔百姓头上的摊派,并补充了县衙部分开支。节俭与奢侈不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更关系到一个人的修养和为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唯有节俭,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古来如此,现在仍然是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须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节俭的优良传统,反对奢靡浪费。
勤: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为了避免县吏们在公务中营私舞弊,许多公务徐九思都亲力亲为。审理案件时,除了自己全过程主持或监督以外,还实行“必命其人与亲识皆往”的措施,加强百姓的监督,避免冤狱,百姓因此受益。勤,是历代贤吏的为官之道,也是现代好干部的自我要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初到兰考时,为了解“三害”,起风沙时,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勤补拙,勤生智,勤出勇,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勤勉自励,迎着困难干事创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徐九思一生淡泊名利、清正廉洁。针对贪腐盛行、奢靡成风的现状,他在县署前的石屏上,刻画了一颗青菜,居中题词:“为吾赤子,不可一日令有此色;为民父母,不可一日不知此味。”以此自勉,同时也警示旁人。当时朝廷规定地方粮簿上,有一笔可供地方支配的例金,地方官却以此招待过路官来搞裙带关系,分明是拿公款请客送礼。这样的钱,徐九思不但分文不取,还取缔了它。在徐九思的治理下,句容县内廉风渐行。清风传后世,廉洁学先贤。贪腐不是小事,而是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公信力,甚至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生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涵养清正廉洁的从政品格,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慎独、慎初、慎微,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利不争,不法之事不为,真正做到“以民心为己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王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