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在泰州苏陈庄(今海陵区苏陈镇)建立的中共苏北区委党校是现今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的前身,作为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华东地区的红色摇篮”。
党办党校 应运而生
渡江战役之前,党中央从江苏的具体历史实际出发,考虑到江北是老解放区,江南是新解放区,情况有别,工作基础和工作任务不同,加上南京市地位的特殊性,批准在江苏实行小省制,建立苏北、苏南两个行政区和南京市。1949年4月,经中共中央和华东局批准,中共苏北区委员会和苏北行政公署先后在泰州西郊塘头和张家坝成立。苏北行政区下辖南通、盐城、淮阴、泰州、扬州五个行政分区,共41个县市,总人口约2000万。
新成立的中共苏北区委员会面临着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一方面要接管新解放的城市,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开展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另一方面要肃清反革命势力残余,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做好党的各项工作,关键要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当时,苏北行政区有党支部6325个,党员数量总计294804人,其中1949年4月至1950年4月新发展党员118523人,占党员总人数的40.2%。在文化程度上,文盲、半文盲党员人数占党员总数的75%。同时,苏北大部分老干部被抽调出去支援和开辟新解放区,一大批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党员干部缺乏工作经验,不熟悉党的政策,存在个人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部分老干部则存在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新的形势任务迫切要求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立党校,对党员干部开展系统的思想教育成为一件紧迫的任务。
1949年5月,中共苏北区委党校在泰州东郊苏陈庄成立。经过前期紧张筹备,1949年7月12日,苏北区委党校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开班。1949年7月19日出版的《苏北日报》报道了当时开学的情况。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萧望东、苏北军区司令员张震东、苏北区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校长郑平和全体教职工及轮训班学员300余人出席了开学典礼。萧望东作主题报告,强调党员干部来党校培训,一方面要学习领导生产,更好地为建设事业服务;另一方面要学习如何健康大家的思想。张震东在致辞中提出,学习要反对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并指出学习毛泽东思想,划清阶级界限的重要性。校长郑平指出要端正学习态度,他强调:“一切为人民,一切为人民事业,学习也是如此。谁要是稍微忽略了这一点,谁就一定学不好,谁就要落于现实的后面。”自此,苏北区委党校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艰辛办学 为党育才
新建立的苏北区委党校办学条件艰苦。学校选址在苏陈老街一个刚接收的两处连片地主庄园(当地人称为郭家大场),原是一片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有房屋100余间,可供学员学习及住宿之用,大门外有一个大广场,可供学员上大课、听报告之用。为适应学员集中学习需要,对旧址东轴线南三进房屋进行改造,将两个天井建起合棚,组成一个320平方米的“大礼堂”,供学员集中听报告学习,校外大操场则供学员日常操练。学校办公室、教室因陋就简适当加以改造,课桌板凳东借西凑,宿舍不够学员就分散安排到农户家中居住。生活条件艰苦,学员们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优良传统,一边学习,一边开荒种地,依靠自己劳动解决吃饭问题。党校教职工由各地各部门抽调而来,不熟悉党校工作,缺少干部教育经验,就边学边干,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
党校办学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学员在学习上热情高涨,党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教育培训效果显著。1950年5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按照中共苏北区党委的要求,苏北区委党校开展了整风运动。《苏北党校第一期整风学习初步总结提纲》记载了1950年学员在党校参加整风运动的情况总结。整风历时一个月,分为整风动员、学习文件、检查、总结四个阶段。通过学习,受训干部在思想觉悟、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总结中写道:“这一次整风学习,我们是获得了较大的收获,认识了党中央整党整干的伟大号召,是如何切中时弊和恰合时宜;克服了盲目自满情绪,认识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对党对人民的危害,因而一般能深刻检讨,决心改造;加强了群众观念,较完整地认识了群众路线。同时,由于贯彻了党中央的整风方针,达到了改造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苏北区委党校在苏陈庄从创办到开班教学的近一年时间共举办党的基本政策学习班、整风学习班、整党建党骨干学习班和文化学习培训班等班次13期,参训学员5000余人,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经济建设部门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整党整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苏北政权等方面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历史变迁 初心传承
1950年1月,泰州、扬州两地委合并,称泰州地委。之后,苏北区党委机关由泰州迁驻扬州,苏北党校随之也迁往扬州。1952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恢复江苏省建制,将苏北、苏南两个行政区和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同年11月,撤销了苏北、苏南两个区党委,成立了中共江苏省委员会,中共苏北区委员会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953年1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发出通知,决定将苏北区委党校、苏南区委党校合并,在原南京市干部学校校址上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栉风沐雨七十载,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2021年1月,泰州市海陵区启动“苏北区委党校”修缮工作,最大程度复原党校建筑原有面貌,收集整理学员名单、学习资料、学习笔记等珍贵史料,致力把苏北区委党校旧址打造成党史教育的实景课堂、党员培训的精品工程。同年6月,修缮一新的苏北区委党校旧址重焕生机、正式对外开放,随后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被确定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北区委党校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见证我省干部教育事业起步的重要红色遗址。新征程上,回望苏北党校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有助于激励我们坚守党校初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贡献党校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责任编辑:朱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