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西北隅,一栋米色的建筑宁静地矗立着,这就是梅庵——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会议旧址。
“团二大”是毛泽东同志唯一一次全程出席的团的全国代表大会,他代表中共中央为大会作了三次致辞,带领讨论和决定了关系团发展方向和道路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波三折的一场会议
时间回溯到1922年1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至1925年改名)团中央“因欲急速解决本团种种困难问题,很感着有提前召集第二次全国大会必要,所以议决于一九二三年三月间开第二次全国大会”。
转眼,三月已至,草长莺飞,一封信改变了原计划:“全国大考在湘举行,此间教务会议议决照办。惟日期主张宜在六月初(或五月底),即在西校大会之后,此点重要,请斟酌为盼!”
字体苍劲有力,落款是子任,这封信是毛泽东写给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施存统的,时间距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过去一个月,信中有大量隐语,意为建议将开会日期改在党的三大之后为宜。
毛泽东的建议被团中央采纳。3月20日,团中央在第37号通告中通知各地:“第二次全国大会,前本定在三月举行,现因接得少年国际电报,命在五月举行,故不得不改期了。大约此次大会日期、地点,须俟国际代表来华后才能决定,届时再行通告。”5月10日,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青年团二大于7月10日在长沙举行。
然而,湘江码头的枪响给本已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再添悲凉,长沙爆发了日本水兵枪杀中国平民的“六一惨案”,团二大这样的全国性会议在长沙召开,显然不宜。
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再次悬空。
局势紧迫,何时?何地?成为摆在团中央执行委员们面前重要的问题。经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江浙沪一带青年工作基础较好,时任南京团地委委员长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谢远定开展工作卓有成效,且同意筹备青年团二大,同时由于准备青年团二大的邓中夏、恽代英、施存统等都在上海大学任教,暑期到南京参会较为方便,故决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大会。
7月15日,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大会于南京召开,日期待定。7月24日,确定大会日期为8月20日。8月12日,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对青年团二大的召开事宜进行确定,施存统、贺昌、张太雷、毛泽东到会,决定大会日期、地点按计划进行。
终于,这场非同寻常的会议,“静悄悄”地于1923年8月20日至25日在南京召开。30余名大会代表从祖国各地出发,他们代表全国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的2000多名团员赴宁参会。少共国际代表马林因事不能出席,委托瞿秋白出席这次大会。青年团中央代表施存统、贺昌,出席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刘仁静,中共中央代表毛泽东以及各地方青年团代表出席大会。
举足轻重的一份报告
1923年8月20日,预备会议召开。21日至25日,“团二大”正式召开,历时5天,共10场会议。“我们青年团的使命,便是联络无产阶级青年学生、劳工、农人,一致向压迫者作战。”大会执行主席邓中夏在第一次会议上激昂陈词,令人热血澎湃。
“S.Y.(社会主义青年团)应训练团员到群众间去,由空想进于实际,注意民众痛苦症结之所在,而从事于脚踏实地的工作。”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参加会议的毛泽东在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致辞,他在讲话中直击青年团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直白而深刻。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团二大上一共有三次发言,截至目前,能找到文字记载的有两次,另一次是在第四次会议。他一方面解释了中共三大的相关政策,即只有进行国民革命,才能为中国大多数被压迫的人民解除痛苦,且促进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另一面,则是说明C.P.(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关系:在政策上,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关系须完全服从共产党的指导,与共产党的主张一致;在组织上,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关系可完全独立。
这场报告,毛泽东同志作了整整一上午。至此,党团关系得以明晰。
8月24日下午,团二大第七次会议上,代表们再次讨论了团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主席团报告大会决议完全依少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组织独立,政策上完全服从共产党;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开会时互派代表;共产党应尽力援助社会主义青年团。
从“协定”到“服从”,是以青年团二大为起点,也是此次大会的最突出成就,党团关系就此确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坚决接受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并采取了与党统一的步骤,保证了在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面与党在思想上、行动上完全一致。心与使命始终如一,中国青年运动在时代洪流中始终把握着正确的方向。
8月25日,第十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团二大宣言及十种决议案。可以说,团的一大主要宣布了组织诞生,而团的二大,真正决定了团的发展方向和各项工作的开展细则。团二大还对团章做了第一次修正,与党的二大党章的分章完全一致。
绵延流长的一种精神
“全宗编号533,目录编号10,案卷号1781,一共67页!”当消息从俄罗斯传来,东南大学从事团二大相关研究工作的同志激动不已!
2021年3月,一位东南大学学者被派驻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经多方协调,最终获得了一套可公开的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记录》的扫描复制件,这才有了上面这一串难得的数据。对团二大史料挖掘与研究的执着,绝不是起源于偶然的历史发现,而是因为红色精神在东南大学这片热土上绵延流长。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11月,少年中国学会在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分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南高师进步学生谢远定、吴肃、邓光禹等以南高“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名义举办读书会、讨论会等活动,创办宣传新思想的《东南评论》。
1922年5月,24名团员在梅庵召开全体团员大会,正式通过《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宣布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成为全国最早的15个地方团组织之一。同年,南高师学生谢远定、李国琛、吴肃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京地区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1923年10月,中共南京地委成立,谢远定任负责人,统一领导南京、浦口党务工作。
正是这些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进步青年师生们,以其勇气、志向与决心,使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其后成立的国立东南大学逐步成为江苏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和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基地,为团二大的顺利召开提供了重要基础,而团二大在梅庵的召开,又为东南大学深厚的红色根脉再书一笔。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朱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