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4-04-30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桂羽商 王浩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的广泛运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影响。把握AIGC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探寻AIGC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是抓住数字革命的时代机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AIGC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潜能

提供理论与实践新教育体验。在理论层面,AIGC对话式伙伴的身份重构既有的教育思维方式,通过大数据将受教育者的活动编码制成比特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指令需要直接形成规律性总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自动化与智能化。在实践层面,教育者可借助AIGC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算法能力,从分析、整理、归纳文献等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复杂而精细的工作之中。受教育者可借助AIGC技术对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数智画像,从而获得更为丰富而精准的教育资源。

塑造水乳交融式新教育关系。AIGC通过VR等技术创设出思想政治教育身临其境的教学场景,使传统模式下中心主义的线性传播方式以及灌输式的单向教育模式逐渐被瓦解,打破地区、背景的隔阂,搭建平等交流的教育平台,双方都可借助该平台表达想法、展示作品等,进而形成一种良性教育互动。AIGC所蕴含的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机制能够实现学习反馈的双向供给,即在为学习提供相应反馈的同时,反馈亦成为学习灵感的重要来源。

打造智能精准化新教育样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教育模式难以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而AIGC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数据进行全方位动态捕捉,通过建模将数据结果分层分级,针对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育需求,制定出适应教育对象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精准化教育资源。

AIGC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可能风险

过量内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身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蕴含着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以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的交互式交流具有科技载体难以赋予的渗透力与教化作用,现代化的教育工具难以引起受教育者思想上的共振。AIGC技术的过载难免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能,再精确的算法也难以分析出受教育者细微的变化,亦难以实现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心灵慰藉。

信息茧房导致青少年形成价值偏见。由于惯性思维、信息流动路径和认知局限性等原因,信息茧房的出现成为信息时代难以避免的现象。为迎合用户价值偏好,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世界如同私人定制。青少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其猎奇心理往往驱使他们向AIGC提出一些冷门的问题,基于反馈强化学习机制的双向互动性,AIGC最终会生成偏离主流价值观的答案,使错误的价值预设被固化,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技术依赖带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多难题。AIGC赋能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模式逐渐被重塑,传统的转变为的模式。AIGC形成的主客体交流中介,不仅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也打造了从未出现过的虚拟场域。新生的交流中介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流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边界被无限放大,给教育者带来更大的挑战。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享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路径依赖,丧失自主创造意识。

资本逻辑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安全风险。智能算法技术在资本的裹挟下以各类平台为媒介通过对用户的数据占有追逐流量变现。被个性化剪辑、加工的碎片化信息往往隐匿着偏激、炒作、情绪化等数据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价值观念。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这些内容的隐蔽性、欺骗性进一步加剧,增加了受教育者准确辨识的难度,潜藏着扩散、蔓延的风险,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安全性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AIGC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举措

坚持核心价值引领,确保话语正确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虽无法被技术力量完全取代,但仍需拥抱技术,力求创新。在信息产生环节,教育主体应利用算法指令在信息源头嵌入主流价值信息,把握话语生产的主动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阻断错误价值的传播链条。在信息接受的环节,秉持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原则,通过多次训练与反馈塑造AIGC生成文本的语言习惯,主动构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话语供给。

重视数智素养培育,提升参与数字生活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切实提高数字育人的能力是当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举。教育者需通过多种模式的培训,不断提升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能力,如利用AIGC技术提升设置课程目标、改善教学内容、打造教学场域等基础技能。提升信息辨识能力,培养价值认同感,重视科技伦理与安全意识的培养,增强对网络内容的甄别能力,以法律道德底线及社会公序良俗作为教育者运用技术行为的红线,合力打造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生态。

突破技术壁垒,健全多元防范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建设完善升级,打通不同教育数据资源库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堵点,打造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同时借助技术创新对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数据的监测与管理方式,加强防范资本逻辑引发的各类风险。在持续的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中,培养出开发技术潜能和破除技术风险的双重能力,以破立并举的思维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汪娅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