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才算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忠寿教授、张羽程副教授编著的《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探索》,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地方探索研究的新鲜成果。该书通过描述“常州探索”,勾勒“常州路径”,展现“常州作为”,体现“常州担当”……最终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样本”。
如今,常州高质量步入“万亿之城”行列,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同频共振,追风赶月、奔赴山海,开辟出一条以实体经济为基石,自主自强、均衡融合、万众一心的进取之道。其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不仅总量可观,人均亦显卓越。在万亿级城市中,常州人口最少,地域面积倒数第四,然其人均GDP却位列全国主要城市前十,因而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而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探索》是作者长期学习积累、潜心钻研思考的心血之作,生动记录下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常州这座被誉为“龙城”的城市,破壁飞腾所留下的隽永印记。
盘点以龙为名的城市,不多。山西太原从春秋战国开始九朝为都,特别是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建立大唐,名垂千古,有龙城之称;甘肃天水因三皇之首伏羲氏诞生于此,传说伏羲氏人首龙身,而中华民族的儿女是龙的传人,故而视为“龙城”。常州也素有“龙城”美名,但说法较多,有五龙镇常州、六龙临城、乾隆皇帝在此写下“龙城象教”匾额等诸多说法。还有河南的濮阳、山东的诸城、广西的柳州等城市也称为“龙城”。总的来看,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不同“龙城”的美名由来,但如若从经济发达、现代化样本的视角去审视,恐怕常州要排榜首了。
张忠寿、张羽程二位作者拥有二十余载的社科理论研究经验,特别是他们基于实践、持续进行理论创新耕耘所体现出的笃实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得本书在思想价值、逻辑体系、理论阐释及实践总结等方面均堪称佳作。该书以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为纲,辅以大量实践案例,巧妙融合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针与政策、战略全局与地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探索与人民美好生活,以及城市能级提升与人文经济学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探索的思想发展脉络、实践探索历程和现实可行路径。
如此看来,该书描绘的不就是一个转身之“龙”、腾飞之“龙”吗?转身在哪里?制造城转身智造城、生产湖转身生态湖、老街区转身新景区……腾飞向何处?“532”发展战略、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新能源之都……常州这条“龙”,正满格蓄能,迎风向未来,令人瞩目。
回到《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探索》,该书体系严谨、史论结合,循沿“强富美高”的发展理念,深入探究了地方对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实绩成效的不懈探索成果。全书分十一章,资料全面可信,论述旁征博引,解码了江苏常州经历跌宕起伏,如何从一度被称为“苏锡无常”的困境中,奋发图强蜕变为备受瞩目的“新能源之都”的奥秘。同时,该书还深入剖析了常州怎样坚持固本开新、笃行致远,从传统产业蝶变到新兴产业裂变的要领精髓,更有对产业振兴、新质生产力锻造、科技创新、文化赋能等系列问题的理论探索。最为重要的是,该书对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探索的经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以大格局宽胸襟与兄弟城市无私分享寻策方案,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该书的核心主题是探索常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尽管常州在地域空间、资源禀赋和特殊政策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但凭借其内在的不屈不挠精神,通过自我强化和借力发力,成功突破了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不足等限制,实现了“小小身躯释放巨大能量”的成就,成为近十年来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城市之一。作者以之为立论依据,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总抓手视域中加以考察,使该书的研究更具历史纵深感与实践基础。不仅如此,该书还全景式呈现了常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艰辛探索和接续奋斗。从“中小城市学常州”到“新能源之都挑大梁”,在这条实体支撑的奋进之路上,常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使得“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制胜的密码基因。常州对实体经济的坚持已深入骨髓,使得推动制造业成为其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
本书内容全面且深入,以生动的笔触详细描绘了常州在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增强民生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实际行动。同时,还从全局与局部、先行先试与积累经验、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等内在关系出发,从九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道路上,聚焦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的常州作为和常州路径;聚力民生福祉、创造更美生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常州特色新时代鱼米之乡,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聚能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成果、推动文化强市开新局……体现了常州走在前、做示范,以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需要接续推进的伟大实践,也是一个常研常新的大课题,这就要求社科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和实践进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推向新高度,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色转变为独特优势并成为现实图景,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