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是古城金陵的起源,也是南京最古老、最人文和最温情的文化名片,因灌溉、航运等重要作用,秦淮河成为南京文化的摇篮,被人们亲昵地称为“南京的母亲河”,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下令在今南京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后人误认为此河是秦时所开。到了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对此河之来历,《六朝事迹编类》载:“淮水……分派屈曲,不类人工,疑非始皇所开”,经地质、考古学者证实,秦淮河属于自然河道,非人工所挖,但其中某些地段为人工所开凿。
秦淮河,那旖旎的风光,尤其是它那蕴含历代兴亡的史迹,历来就是许多骚人墨客歌咏凭吊的场所。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名篇《泊秦淮》堪为代表,“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把对秦淮美景的抒写与对时局的深沉感慨完美地结合起来。到了清代,孔尚任作传奇《桃花扇》,更是极写秦淮河笙歌繁华的气象,因此,人们神往秦淮河,不仅因为华灯凌波的璀璨,更是历史具象的印证。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南京城内的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地。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风貌。
内秦淮河全长9.6华里,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自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地。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便已繁华异常,十里秦淮两岸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墨客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清末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近代又因战乱等原因,两岸建筑多遭毁坏,河水亦日渐污浊,昔日繁华不复存在。
秦淮河就像是一本历史古书,它曾有过繁华,也有过荒凉;它有过快乐,也有过心酸。起始时,它灯影绰约,纸醉金迷,歌舞升平,有着大富大贵之气。历尽繁华之后,则添了几分荒凉,让人不免心中会涌起兴亡盛衰之感,所以,才会有诗人作诗,词人作词,留下不少关于秦淮河的名篇佳作,让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更加了解秦淮河的过往与今昔。
1949年后,南京对秦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1985年又重点开发了秦淮风光带,古老的秦淮河重新焕发了青春。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撰写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灯船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此文中我们可以领略灯船的风采。“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勾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
漫步在秦淮河畔,会感受到南京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也能更加深入了解南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夜游秦淮河,在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下,两岸显得流光溢彩,遥想当年脂粉繁华,再看如今繁荣自信,前朝怎比今日的万紫千红。
水上无桥是不行的,秦淮河上有大大小小几十座桥梁,这些桥梁,从古到今为南京市民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内秦淮河从通济门入城,流至利涉桥、淮清桥,汇合“青溪”“运渎”之水,南流白鹭桥、文德桥、武定桥,到中华门里的镇淮桥后,折向西北,经新桥、上浮桥和下浮桥,流至水西门,由西水关出城,汇入外秦准河。
在内秦淮河上,最霸气的莫过于镇淮桥。它是十里秦淮诸桥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坚固、装饰最华丽的桥梁。据史料记载,镇淮桥始建于东吴,称为南津大桥,毁于东晋的“王敦之乱”。此后,在这里架设了浮桥,也称朱雀航,当时是连接秦淮河南北的主要交通枢纽。1960年,镇淮桥经过改建拓宽,桥长32.4米,宽26.2米。1995年,在此桥东、西又各建桥一座,该桥现已成为中华门景点的一个组成部分。
内秦淮河流经夫子庙,这里有一座文德桥,桥名取儒家“文德以昭天下”之意。因文德桥位于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时,月亮正临子午线,桥影将河中明月分为两半,此时人立桥上,俯身可见桥下两个“半边月”,称“文德分月”;立身自顾无影,即为“月当头”奇观。每逢此日,来夫子庙游玩的人非常多,而文德桥上更是人山人海,观月者常将桥栏挤断而落入水中,故又有“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的歇后语。
外秦淮河位于南京主城,从东山桥开始,流经江宁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至三汊河入江口,全长23.85公里。外秦淮河以河道景观为主题,以三汊河河口闸工程景观为代表,与众多历史文化景观构成的综合性风景区,已成为城市重要的滨水开放型活动空间。外秦淮河上,同样也有许多桥梁,从北向南依次为红云桥、下关大桥、三汊河桥、定淮门桥、草场门桥、清凉门桥……
在今天的秦淮水系中,秦淮新河是形成时间最晚的一条下游入江分洪通道,是当时为了解决秦淮河流域的旱涝灾害问题人工开挖的秦淮河分支。淮新河位于南京市区以南,东接秦淮河,自江宁区河定桥小龙圩,横穿岔路乡,经铁心桥、西善桥,在大胜关北金胜村入长江,全长17公里。飞架在秦淮新河之上的桥有11座。除去一座铁路桥外,还有河定桥、麻田桥、铁心桥、红庙桥、梅山桥、西善桥、秦淮新河大桥、格子桥等10座桥梁,被称为“十姊妹桥”,由此而呈现出“十虹竞秀”美景,1984年被列入“金陵新四十景”。
历经新中国成立后七十多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尤其是四十多年改革春风的沐浴,南京的综合规划建设正在飞快发展。如今,以南京南站为枢纽的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两条铁路线双向铁路桥横跨秦淮新河,穿过韩府山从大胜关铁路桥过江,成为秦淮新河上一道新的亮丽景观。
秦淮河,如诗如画,让人沉醉;秦淮河,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秦淮河的夜色也是那样的迷人,两岸的灯光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登上小楼或站在桥上眺望,万家灯火连成一片,与长江水交相呼应,那情景真是壮观无比。可选择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乘一艘游船,游走在秦淮河上,享受美丽的夜色,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历史的秦淮风韵,观赏那飞架在秦淮河之上的一座座大小桥梁,品味诗与远方的独特享受……
(作者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