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声” 和鸣锵锵

发布时间:2024-11-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洪 磊    

  近年来,射阳县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紧扣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和基层实际,构建234理论传播工作体系,持续提升向阳而声理论品牌影响力,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立足“两个维度”,建设可亲可感阵地,让群众随时“与理同行”。着力延伸理论触角,拓展传播空间,打造起直达基层的宣讲阵地,不断把理论之氧输送到毛细血管一是坚持向“下”扎根、融入日常。对标周守伟工作室”“枇杷树讲堂3个市级理论宣讲点,全面推进阵地建设星火计划,成立15向阳而声·百姓名嘴工作室,联动道德讲堂、农家书屋、青年学习社等基层阵地,形成射阳理论传播九色打卡地图。依托文明实践阵地,面向群众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举办百姓问·所长答”“民生题·站长解全会精神答疑活动,鼓励群众参与录制说说家乡新变化系列短视频。充分发挥238名专职村居宣传文化管理员作用,群众在村口百年老树下、口袋公园凉亭中、渔档长街海市里等家门口,席地而坐、围炉煮茶,一起唠家常、一起学理论,以一个个宣讲微场景接通基层神经末梢,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二是坚持向“数”发力、叠加传播。AI+4K+5G的数字技术模型,运行理论宣讲音视频工作室,通过视频入实践所站循环学、音频进乡村喇叭常态学,把党的好声音从云端传到心间。通过智能灯杆、重点大屏、小程序等,将理论传播融入市民休闲购物场景。由县融媒体中心托管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10理论直播间。发挥县网络直播行业党委作用,优选打造渔歌沐海”“鹤乡菊海6个理论直播间,用网言网语、在屏对屏中不断圈粉党员群众。

  创新“三类形式”,开展有滋有味活动,让群众共鸣“是这个理”。坚持以变应变,持续强化表达形式创新,以大众话推动大众化,让经典感动化为新颖互动一是融媒化传播“走实”。依托县级融媒传播矩阵,策划“‘你一起·众说学习全民话金句说心得行动,专业化制作向阳而声·E路有理音视频207条,社会化开展理论抖音赛、金句微分享等有趣味、易参与的活动,群众爱听爱看、爱刷爱赞,理论传播的全民化氛围愈发浓厚。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播,举办风吹稻花香两岸——寻访射阳河畔村居变迁融媒行动,展示各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践与成效。二是文艺化宣讲“走新”。组织青年创客、返乡大学生等代表,围绕市场体制、就业创业等改革内容,开展新青年·新观点快闪活动。运用小淮戏、农民画等形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党史等重大主题的文艺创作,打造理论+温情故事”“理论+文艺节目理论+宣讲模式,把理论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农民理论家张同祥创作的一批快板作品,好听好记、朗朗上口,群众听两三遍就能传唱一二,回家就能讲给家人听。三是实境化课堂“走心”。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射阳发展的生动实践有机链接,创设新潮红色文化传承馆、芯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研学、践学、考学三类26个理论实境课堂。在近零碳产业园践学课堂,近万名党员群众到零碳产业研究院听专家讲科技、到零碳工厂看产业发展、到零碳社区体验绿色生活,更直观地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效,更深刻地感悟真理魅力、实践伟力,产业园先后接受中宣部专题采访、中国美协主题采风。

  构建“四大机制”,打造入脑入心路径,让群众一同“向阳而声”。多维度打造县镇村三级一体化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理论传播效能,更好推动理论春风化雨、浸润心田。一是资源整合机制。建好新华社江苏分社四力教育实践射阳基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融媒实践基地,推动教育、党校、工青妇等职能部门的优势资源和特色品牌与理论传播有机融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指导、成员单位通力协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宣讲格局。二是受众分析机制。根据职业行业、教育程度、年龄层次等6大因子,把受众细分为党员干部、企业职工、中小学生等9个类别,从中吸纳一批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青年干部、先进典型、思政教师等,分析受众需求喜好并精准画像,为群众送上最懂我的理论三是队伍培养机制。坚持广视角选苗、全方位育苗、个性化壮苗,借力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高校共建资源,深化理论宣讲骨干15×30燎原项目,常态化开展百姓名嘴风采展示、示范宣讲擂台赛等活动,小水滴红色宣讲队、“‘距离政策宣讲队等走进百姓中间,讲到群众心坎。四是内容生产机制。围绕选题备课宣讲反馈工作流程,定期向各领域37名选题顾问征询建议,每月召开专题集中备课研讨会,邀请专家名师现场指导。依托微信公众号、智慧云平台和满意度测评表等,打通线上即时评价和线下沟通渠道,对照群众反馈意见持续打磨提升。《身份的证明》三易其稿,生动地再现了射阳地下情报员王海兰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故事,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刊发,浏览量破670万、点赞量超28万。

  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就要不断地学习深化,因势而讲、因时而讲、因地而讲、因人而讲,积极构建一组系统完备、运转有力的工作机制,打造一支本领高强、充满活力的宣讲队伍,形成一套贴近群众、符合需求的话语体系,创作一批思想精深、生动活泼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筑同心,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共射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孔鹏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