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是理论武装工作的客观要求,更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南京市溧水区依托“溧言力行”理论宣讲品牌建设,充分挖掘并发挥本地人才优势、红色文化底蕴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等资源潜力,聚焦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实效与质量,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制度建设擦亮品牌底色。制度是宣讲品牌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坚固基石。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且高效的宣讲工作制度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宣讲工作的品质与效能,增强宣讲品牌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提高听众对宣讲内容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一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解决理论宣讲的供需匹配问题,是确保宣讲活动精准高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溧水区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以基层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心设计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力争全面真实地掌握不同受众在不同时段对不同主题的需求,形成详尽的问题与需求清单,逐步构建宣讲供需对接机制,从团队建设、课程设计到宣讲形式创新,全方位打造“溧言力行”理论宣讲品牌,精准回应党员群众期待。二是构建高效运行机制。出台《溧水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实施方案》,整合组织、宣传、党校、融媒体中心等多部门资源,形成宣传部主导、各部门紧密协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在主题策划、组织协调、人员配置、活动执行等关键环节,构建一套完整的品牌运行机制,确保理论宣讲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将基层理论宣讲纳入基层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范畴,建立健全竞赛评选、督查指导、信息报告等机制,采用评审观摩、过程监控、听众反馈等多种方式,实现监督指导的全覆盖与全周期管理,确保理论宣讲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深度,持续提升实际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以方式创新激发品牌活力。创新是推动理论宣讲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宣讲方式和传播路径创新,使理论宣讲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有效提升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受众的听课热情。一是开展“菜单式”宣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主线,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分阶段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主菜单”、“溧言力行”党课宣讲“微菜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专题菜单”等,探索“发单、点单、接单、评单”的“四单工作法”。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点内容,专门成立区委宣讲团深入机关单位、农村、社区、学校等开展集中宣讲500余场,结合“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等主题活动开展各类宣讲5000余场,实现基层党员全面有效覆盖。二是开展“立体式”宣讲。聚焦农村党员群体,充分发挥行业党委、产业链党建联盟等组织的作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村大戏台、农家书屋、宁小蜂驿站等平台场所,采取入户送学、区域联学、结对共学、车间课堂、周五影院等生动多样的形式,有效提升宣讲的感染力和抵达率。深挖溧水自然风光、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精心创作戏曲、小品、舞台剧等文艺作品,结合“五个一百”文化惠民项目、“村晚”等活动推动文艺送“理”进基层,让家门口的文化和接地气的表演成为喜闻乐见的“活教材”。三是开展“网络式”宣讲。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传统的“面对面”宣讲转变为“屏对屏”互动,“会场听讲”转化为“随时收听”。在各大媒体平台常态化开设“溧言力行 云上课堂”专栏,创新拍摄制作“身边的感动”电视专题片、“溧水红色故事”系列微党课、“桑葚红”溧水红色故事系列纪录片等新媒体产品并常态发布更新。依托基层网格员体系,广泛组织基层党员群众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e课堂”、直播平台等,实现学在“云端”、讲在“线上”,让理论学习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以人才培养增强品牌魅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有效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品牌效应持续提升,为普及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组建宣讲团队。通过共建协作、对点联系、赛场选拔、基层推荐等多种途径整合形成并持续优化宣讲人才数据库。经由领导干部与专业人士的严格审核把关,成立“溧言力行”理论宣讲团,汇聚高校专家、党校教师、党员干部、“百姓名嘴”及基层宣讲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依据基层调研所形成的问题清单与需求清单,对基层党员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宣讲理论性强、吸引力不够”“宣讲形式不够丰富新颖”“宣讲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成立“高岩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薪火”文艺志愿服务队、“百姓名嘴”工作室等独具特色的宣讲支队,并正式挂牌启动子品牌。各支队依托各自专长,灵活运用专题授课、红色微党课、发展故事分享、“音诗话”情境演绎、红色歌曲教唱等形式,开展分层次、分受众的宣讲活动,深受群众喜爱。二是强化能力培养。积极引入名师资源,邀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等开展宣讲培训授课,通过个性化指导、实战演练与深度对话交流,帮助宣讲团成员构建宣讲场景、提升表达能力、塑造个人风格、积累文化底蕴。同时,利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源优势,举办“溧言力行•校地大联盟”“初心课堂”等活动,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携手省委党校、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平台,实现高校资源对基层的深度辐射,促进年轻宣讲人才快速成长,形成街镇特色鲜明的“一街一品”协同育人新模式。组织宣传委员、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开展经验交流、成果展示与示范课观摩等特色活动,促进宣讲人才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比学赶超、共同进步。三是激发宣讲热情。充分运用赛场选拔、评审推优等形式,挖掘潜力人才、锤炼技艺、展现风采、扩大社会影响,让宣讲骨干学有动力、讲有劲头、持续发力。近年来,溧水区举办“我身边的小康”微宣讲比赛、“我是优秀主讲人”竞赛、“风采如‘溧’,向‘新’出发”等活动,为优秀宣讲员提供展示舞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参与宣讲的热情。同时,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与省市级宣讲比赛,至今已有11位选手荣获省市级“百姓名嘴”荣誉称号,彰显了溧水区宣讲工作的成效与底蕴。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南京市溧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