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准讲透讲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4-11-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 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宣讲好全会精神,要做到讲准讲透讲活。

  “讲准”上下功夫,准确完整反映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

  宣讲好全会精神,是基础,不能讲偏,更不能讲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宣讲过程中,既要准确规范讲述,又要全面系统阐述。准确规范讲述,就是说宣讲要坚持把政治性摆在第一位,突出表达和讲述的规范性。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的重要方式。宣讲好包括三中全会精神在内的中央全会精神,与学者作报告、党员谈心得不同,必须坚持政治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既不能把不成熟、未经证实的观点带入宣讲,更不能在宣讲中乱讲、任意发挥。也就是说,宣讲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重要观点和规范性表述都要有权威依据和准确出处,严守基层理论宣讲的意识形态底线。在规范讲授全会精神精髓要义的同时,确保宣讲内容不走样。

  全面系统阐述,就是说宣讲中不能择其要者或者根据宣讲者熟悉程度任意选择、片面解读,而是要紧扣全会精神全面呈现、系统阐述其精髓要义,尤其是在集中宣讲阶段更是如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宣讲过程中,既要讲清楚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深远历史影响,又要讲清楚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既要深入讲授党的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又要深入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还要深入讲授全会《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以及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等,系统呈现三大板块、14个重点改革领域的整体面貌,确保全会精髓要义不遗漏、不缩水,力求让干部群众在整体把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生动实践加深理解。

  “讲透”上下功夫,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

  讲好三中全会精神,是关键,不仅要讲清楚全会精神是什么,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实践中怎么办。精神讲透了,干部群众贯彻精神的基础也就厚实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宣讲过程中,既要把道理讲深刻,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魅力,又要把事理阐明了,让干部群众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关键举措。把道理讲深刻,就是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完整呈现给干部群众,从改革的本质和作用,从中国通过新时期改革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让国家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变迁,从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心任务和当前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多个维度,讲透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确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会主题的必然性,让干部群众在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认识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该主题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把事理讲明了,就是说在宣讲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更要在实践上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和着力点,让干部群众在把《决定》描绘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的过程中有抓手、可落实,故而在系统完整宣讲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比如全会在描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过程中,特别提出了七个聚焦的问题,为什么提出七个聚焦,又为什么把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从社会建设中拎出来单独作为一个聚焦,宣讲中就需要特别加以阐明。再比如全会确立了14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宣讲过程中同样需要突出重点。一方面,14个重点领域的前6个均为经济体制问题,足以说明新征程上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讲深讲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举措;另一方面,宣讲面对的对象来自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故而宣讲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对象的不同突出讲授的重点,与宣讲对象有密切关系的改革内容自然需要重点讲授。总之,干部群众明确了改革逻辑、抓住了政策重点,落实也就有了方向。

  “讲活”上下功夫,切实激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行动自觉

  讲好三中全会精神,是追求。理论掌握群众从而变成物质力量,根本上取决于理论本身是否彻底,是否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还取决于宣讲者能否用有效的方法说服群众。基层理论宣讲具有政治性,不能乱讲,但归根结底还是讲,讲本身就有其规律性。换句话说,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是能提高理论宣讲实效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宣讲过程中,重视宣讲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和运用,着重将全会精神所呈现的理论政策体系,转化为宣讲者的宣讲体系和干部群众的认知体系。要通过宣讲者生动鲜活的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听众对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提高听众的抬头率,更提高点头率和认同率,切实激发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行动自觉。

  基层宣讲无定法,贵在得法。全会精神宣讲的对象以党员、干部、群众为主体,归属于干部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范畴,更要注意合适方法的运用。照本宣科、空洞无物的宣讲,其效果自然就要大打折扣。宣讲的本质在于讲道理讲政策,但切记就道理谈道理、就政策谈政策,要照本讲,但不能宣科。宣讲中,我们主张就事论理、浅入深出,通过改革的案例讲道理,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通过古今中外的比较讲成绩,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只有讲者走心了,听者方能解渴。比如回答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更新宣讲方法,以现实和历史、国内和国外的开放眼光,用案例和数据讲活背后的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我国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近几年全国各地旅游爆发性增长让许多人感到幸福的烦恼,其实这才是人间烟火气,也最抚凡人心。宣讲中就是要用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有温度的案例,让干部群众在经历中体会到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在比较中体会到今天我们普遍感到的岁月静好,却是百年前的中国和今天这个世界许多国家苦苦追求而不得的梦想;在成绩中体会到既然过去我们能成功,未来我们也一定能取得更大成功。总之,讲好三中全会精神,是追求,宣讲中需要我们把上级精神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例结合起来,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干部群众感兴趣、愿意听、听得进,也就更能听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陈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