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新时代,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压舱石”,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是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使党员干部确立共同的价值体系,从而推动实践的教育过程。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复杂的实践课题,要综合考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过程、教育质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教育上的系统设计、全局谋划、整体推进。
教育内容上,注重守正创新和凝聚精神之源。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前提和基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的基础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认同。但是,真理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真理,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不经过实践的洗礼,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因此,新时代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不仅要体现其继承性,还要赋予其发展性。一方面,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提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契机,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引领力。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理论自信、理论自觉和理论自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和时代化,使理想信念教育不断获得发展的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指引党和国家应对重大挑战、防范重大风险、克服巨大困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用中国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体系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使理想信念教育更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确保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更具实效性。另一方面,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中,让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在今天更加闪耀,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天下大同思想、“吾日三省吾身”的严于律己精神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结合革命文化,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培育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要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使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当代中国文化因社会主义而先进,因人民而先进。这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应成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要的重要方面。
教育方式上,重视分众化差异和精准施策。新时代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在方法上既要有总体大局观,也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达到统筹谋划和精准施策的统一。一是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规定动作”。把规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等,安排到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施方案中,并严格遵循基本步骤,保障各环节的有序开展,使“规定动作”按照中央制定的目标方向推进。二是分类开展党员干部岗位“党性锻炼”。结合岗位的性质、职责以及服务对象等基本要素,有针对性地设置岗位党性锻炼的基本流程、方法步骤、目标要求等。把党性分析的要求融入到岗位的实际职责要求中去,把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到岗位负责的工作目标中去,在工作中历练党性,在党性锻炼中提升工作实效。三是探索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自选动作”。深入挖掘地方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突出乡土性、草根性、独特性。积极推进主题文化公园、道德场馆、好人街道等设施建设,借助公益广告、绿化插画等,以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为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中坚定理想信念。依托各地的乡村民俗文化聚会,整理本地优秀家训,邀请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进基层宣讲,讲理想信念、讲成长故事,让基层党员干部感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教育过程中,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和制度创新。新时代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在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要进行制度的创新。一方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属于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有效地调动各方资源,更好地为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尤为重要的是,各级党委机关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工作部署中,要有责任意识,按质按量、尽职尽力地完成教育任务。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能否保持高效运行依赖强大制度保障。制度问题是最根本性的问题,通过制度安排能确保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走深走实。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有效变革。制度规范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方式方法、操作程序,它要求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都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做到规范化落实,防止和克服随意性。
教育实效上,强化实践引导和促进知行合一。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对理想信念教育最好的验证。理想信念虽是意识形态范畴,但终究要落实到行动上。无论何种思想观念尤其是理想信念的形成,靠听和说是无法达成目标的,还需要与实践高度结合。一方面,理想信念要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彰显它的价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与之相符的现实行动。将理想信念与生产劳动、业务工作相结合加以培养,注重从各项实践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注重学以致用,将所学融入所用之中。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因照映现实、付诸行动而历久弥新,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为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打牢实践基础。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融入实践中,根据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丰富理论,达到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让每位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