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什么这么“热”

发布时间:2025-01-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德生    

  去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去转一圈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旅游的必备打卡地,一些热门旅游城市的博物馆门票一票难求成为了常态。据统计,2024年仅国庆期间,南京全市的博物馆接待游客量就达81.6万人次,很多游客因为博物馆二刷南京。博物馆热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博物馆以其独特的硬核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其中。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了解本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最佳场所。博物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回顾过往的一个窗口,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它不仅可以使人们领略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韵味,更能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倾听历史,唤醒人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博物馆又是遗址保护的重要基地。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因战争、迁移等原因,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后通过考古等手段得以重现。在遗址上修建博物馆,将文物放置在它原本出土的原生环境中,能更好地让游客在探寻历史源流的第一现场沉浸式感受每一件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在对地宫、城墙、古道等地下遗址再现和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文物展陈、遗址展示、园林景观、科技场景一体化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让沉淀的文化鲜活起来,丰富滋养了游客的精神世界。

  博物馆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运用数字化的力量,成功拓展了博物馆的文化半径,让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抖音博物馆”“腾讯博物馆圈粉无数,河南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持续火爆;连云港博物馆因为一件与主播听泉撞脸的镇墓兽而意外走红,游客一夜爆满;牛首山金陵佛教文化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联袂打造的敦煌不再遥远——从莫高窟到牛首山数字艺术展,将远在千里之外的莫高窟艺术原汁原味呈现于南京牛首山,让敦煌不再遥远,让人文艺术相见于顶峰,引起广大游客共鸣。通过科技赋能的博物馆+文化的智慧模式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认同和喜爱,成为助推博物馆热的重要动力。

  博物馆+让文物更加亲民,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当下,博物馆日益成为社教研学的重要场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开展的溯源学习,可以让游客透过科举制度的文物和遗迹,近距离感触庄瑶殿试卷的真容,在跨越时空的走心对话中学到真知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背诗送门票挑战活动,让游客体验了一把知识变现的乐趣。一枚小小的冰箱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古玩盲盒、一件软绵绵的毛绒玩具,一个个走红的文创产品就能让博物馆里的藏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遇,激活文物的生命力,拉近博物馆与人们的距离。

  文物见证历史,承载文化,提供滋养。归根到底,博物馆热热的是文化。未来,在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中,博物馆仍将大有可为。

  (作者系南京市江宁区金陵佛教文化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王昆鹏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