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人才根基

发布时间:2025-01-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周 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202411月,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16条措施》,这是江苏省级层面首个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专门政策文件,也是江苏在全国率先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具体实践,是以坚强行动积极回应文件所提出的5年左右时间实现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基本建立,能力建设不断强化战略目标的坚定决心。

  新时期基层治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新时期社工作者肩负社会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基层治理服务的专业提供者、基层矛盾的一线化解者、社会公平的积极倡导者多重职责,是畅通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米的关键所在,需围绕一专多能来构建社工作者核心能力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引领能力。重点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政治素养提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明辨是非、保持政治定力的能力,持续增强廉政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高素质专业化发展的履职能力。重点是突出实战实训实用,注重加强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提高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能力,增强解决社区一线和居民群众实际问题困难的能力。

  为居民群众全方位服务的能力。重点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教育引导社区工作者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深化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提振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真正在感情上亲近居民群众、行动上服务居民群众,营造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实现基层社区从居民居住空间集合体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和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转型跃升,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根基。

  拓展基层治理人才培养路径

  强化党建联建共建、深化社(区)(高)校融合、汇聚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人才培养,为社区工作者培养和能力提升注入新活力、增强显示度。

  推进党建联建共建。工作的多边性、服务对象的多元性、服务工作的多变性对于新时期基层治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以党建联建共建合奏曲引领基层治理人才培养是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质量提升、强基固本的新载体新抓手。相关职能部门可与社区基层党组织挂钩结对,建立共建机制,开展党建联建活动,联合攻关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现实难题。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将党建工作全面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一线,引领基层治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培育基层治理新成果。

  深化社(区)(高)校融合。畅通社区、高校和社会工作部门三方供给与需求两侧互动的良性机制,深化社校融合,在组织体系链接、人才培养培训、难题靶向攻关、培训效能转化等方面实现三方联动、协同创新、互为支撑。根据党建引领、矛盾化解、智治强基等多个主题,开发拓展把省内外基层治理先进经验融入办学实践,进一步丰富社区工作者培养培训内容和形式,建立起党建联建、教学联动、资源联合的共同体,紧密对接社区期待和社区工作者需求。

  汇聚多元力量参与。融汇科教政社资源优势,融合专业院校培养培训优质资源和基层治理先行先试经验;建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省内与省外并行、业务专家与优秀一线工作者相结合的专家库、师资库;融汇课程体系、教材(案例)撰写、实践教学基地、实境场景运用等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训要素,建设涵盖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素质拓展、实践观摩、交流研讨等领域的课程专题,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人才培育质量筑基赋能。

  厚植基层治理人才根基的实践探索

  南京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学院作为全国率先专门设立且致力于社区工作者等基层治理人员培养培训的专门机构,自成立伊始,就坚守为党育人之初心使命,秉持为国筑牢人才根基立场,开展了社区工作者培养培训专业化的一系列有益探索。

  筑牢发展之基。牢固树立党管人才意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把握社区工作者培养培训政治方向、培训内容、培训组织等各个层面。学院系统谋划符合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的社区工作者培养培训供给,始终坚持将政治标准作为育人首要考量,持续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成长服务,倡导政治标准和个人成长双向规划、追求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双向提升、引航政治要求和个人价值双向奔赴,聚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人才培育新高地。

  坚持系统谋划。紧密围绕社区工作新挑战与新实践,统筹安排培训主题、课程资源、教材建设、授课师资和实践实训等核心要素,为持续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筑基赋能。学院优选229位专兼职教师组建高水平师资库,开拓省内外现场教学点52个,开设专题课程300余门。自成立以来,已高质量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培训项目143个,培养培训社区工作者等基层治理人员近15000名。

  创新培养模式。立足特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亮点,聚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新实践,助推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汇聚资源打造特色课程与创新项目。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是南京基层治理的有效探索、靓丽名片,学院围绕放大其典型示范效应,聚力打造仙林课堂实战化情境教学系列特色课程。创新开展强基先锋微党课分享等特色项目,通过学员自主讲、共同学、相互议、专家评,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提高育人质效。聚焦推行社区工作者全岗通育人模式,着力培育一专多能社区工作全科人才。通过整合培养培训资源要素、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借助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突破时间空间局限,构建线上线下培训及工作交流平台、化解工学矛盾与过度培训困境等,推动培养培训从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转化,不断增强培养培训实效,为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社区工作者与群众零距离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南京城市基层治理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