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引领 提升党校基本培训保障能力

发布时间:2025-03-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林华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基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要素、多环节、多主体。扬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学制、培训周期等方面把握基本培训内涵要义和要求,强化政治引领,持续推进党校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提升基本培训保障能力。

  坚持党校姓党,进一步加强统筹指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党校各项工作放到党委的工作大局中一体谋划、部署和推进,传播党的声音,体现党的宗旨。加强统筹协调。把党校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纳入全市干部教育整体工作部署,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基本培训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重要培训任务,与党校一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一同开展需求调研、一同制订培训计划,形成全程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督查考核。把培训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列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内容。与党校联合制定《县级党委党校(行政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及相关指标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市县两级党校办学评估工作,加强对党校工作的分析研判,达到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管理、以评估促发展,推动市县党校建设全面提升。加强管理力量。重视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2名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提拔重用1名长期在党校工作的副职干部到市级机关任正职,先后选派9名市委党校年轻同志到市级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挂职锻炼、参与市委主题教育、巡视巡察等中心工作,为党校干部培训交流、实践锻炼、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服务大局,进一步提升针对性、实效性。坚持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学员的学习需求,做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就把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放到哪里,努力提高基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规范基本班次设置。进一步规范培训对象、培训班次、培训内容,圆满完成市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班、县处级干部研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科级干部进修班、优秀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37个基本培训班次,培训学员3571人次。加强履职能力培训,设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班次,帮助领导干部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确基本培训调训对象。按照关键少数重要团队’”的思路,每年选调40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学习,其中处级干部100名,推动各级党委点名选调重要岗位干部和优秀干部到党校参加培训。加强干部培训档案管理,一人一档逐年录入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印发年度《全市干部教育重点培训计划》,有效避免多年不训、重复培训。支持开发精品课程。加大对干部教育新课程开发支持力度,着力构建与时俱进、动态更新、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经组织现场展示、专家评审,开发47门市级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组建专班精心打造《沿湖村的蝶变之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打造好地方扬州的致富河、幸福河》《小社区书写大文章——好地方的五好工作法》等本土化精品课程,组织专门录制,积极推动优秀课程和师资在更大范围内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的蝶变之路》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搭建为党献策平台。召开干部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推进会,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作《提升干部教育科研能力》专题辅导报告。会同市社科联每年组织开展干部教育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党校教师围绕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扬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择优在《扬州通讯》《扬州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努力为党委政府提供针对性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坚持质量第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在师资培养、业务交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主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到党校讲课制度。结合各个时期工作重点和班次主题设置,邀请市委常委以及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市各部门领导到党校主体班授课。近年来,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到党校授课43人次,部门一把手等领导干部到党校授课116人次,受到学员普遍欢迎。重视人才引进。支持党校引进省委组织部名校优生选调生2名,招聘研究生学历教师6名,首次开展自主招聘高层次人才工作,将党校招引的优秀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才,纳入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资助范围,将党校教师纳入扬州英才培育计划资助范围,遴选1名市委党校教授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3名年轻教师入选扬州市英才培育计划培养对象,给予4万元至25万元培养经费资助,加强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强化师资培训。坚持培训者先培训,定期举办党校教师专题培训,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到省市党校、高等院校进修,选派老师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进行跟班学习,对干部、教师在职学历提升给予资助,改建党校图书馆,定期公布精品书目供教师学习,进一步提升党校老师的能力水平。加强兼职教师选聘。建立起一支由领导干部、专家教授、先进模范和企业家组成的10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并按统一要求,对兼职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测评,及时反馈并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党校教师队伍结构。

  坚持从严管理,进一步提高训用结合力度。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保持良好的学风校风文风,真正把各级党校办成风清气正的学府、党性锻炼的熔炉。实施政治辅导员制度。选聘正处职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中青班和党校主体班政治辅导员,明确政治辅导员八个一工作职责,讲授专题党课,列席学员论坛,参加现场教学,与学员逐一开展谈心谈话。通过近距离、全周期辅导学员的学习成长,帮助学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严格学员日常管理。实施入学结业双测试,组织各主体班次入学摸底测试,学习结束前组织结业考试。制订《中共扬州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学员学分制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分14个评价指标对学员管理进行百分制考核,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学员。严格日常考勤管理,非必要不允许请假,合理确定晚间学习课程,从严从实从紧抓好学风管理。强化训用结合。每个主体班次配备1名组织部干部任跟班联络员,近距离了解党校学员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遵守校规校纪情况,并将干部培训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任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近年来在中青班、党校主体班等重点班次学员中进一步提拔重用干部100多名,推动干部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