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红色资源 上好“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5-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路 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百余年奋斗光辉历程的历史见证,蕴含着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为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宝贵的资源。实践中,要深入挖掘运用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探寻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搭建思政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这一论断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导和理论遵循。社会现实赋予思政课以生命力,红色资源所承载的人物故事和红色精神,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和生动素材,要善于运用。

  建好红色资源教学资源库。高等学校、史志部门和科研院所应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理论成果、重要人物事迹、重要历史经验,尤其是要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搜集整理当地各时期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及其动人事迹等,建立红色资源教学资源库,从而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夯实大思政课建设的基础。

  做好红色校史宣传教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史,记载着先辈们办学的艰辛历程,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深入挖掘、整理校史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元素,对引导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爱校荣校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近年来依托校史资源形成了抗美援朝、对口援建、援外医疗、援助抗疫、身边之援等以字为主题的系列故事,提炼出爱党爱国、共促共进、交流交融、仁心仁术、友善友爱的校园文化精神,建设校史陈列馆,常态化开展鲜活的校史宣传教育。

  用好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生动呈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高校要组织大学生深入当地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遗迹、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现场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历史遗迹、追寻红色足迹、聆听革命故事等,重温革命前辈们的光荣事迹,感受先辈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引导大学生在现场研学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效。

  办好育人大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要积极与社会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时以网络课堂为补充,推动大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创新,让大思政课火起来。

  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党史人物、党史故事、红色诗词等视频资源、图像图片融入课堂理论教学;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将红色校史”“红色人物作为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故事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大改造话剧表演、毛泽东诗词赏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打造情景式思政课。

  用好社会实践“第二课堂”。通过将红色资源融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红色文化理论宣讲团等,组织师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田间地头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活动,推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打造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创意项目,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育人价值。组建红色文化理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打造体验式思政课。

  建好网络课堂。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互联网伴随其成长的全过程。因此,要广泛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阵地,如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常态化、专门化的红色教育。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打造红色文化网络宣传阵地,通过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红色故事、推荐红色书籍、诵读红色经典、发布红色微视频等,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全国各地的红色场馆、革命圣地,打造沉浸式思政课。

  拓展工作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统筹运用各方力量与资源,推动形成教师讲好思政课、高校办好思政课、全社会合力参与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多维度、立体化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让大思政课强起来。

  加强教师培训研修。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红色资源相关系统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教师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培训活动。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红色资源主题集体备课活动,研究讨论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内容和方法;邀请权威专家开展主题培训,解答融入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红色场馆进行交流研修,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素养,讲好思政课。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是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举措;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成效,作为高校高质量发展考核、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多元评估体系,倒逼高校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办好思政课。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破思政课教学的区域、校际和学段之间的壁垒,定期组织各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就红色资源具体内容用什么融入、怎样融入、融入何处等问题开展教学研讨。通过手拉手集体备课、一体化教学展示、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共建机制等,形成各区域、各高校、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之间红色资源共享,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建强师资队伍,推动思政课教学在不同学段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明确各阶段学习任务,学好思政课。

  (作者单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