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这为新征程上做好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和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平台筑基、内容为王、队伍赋能、效果为纲,推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切实提高网络育人能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唱响“时代强音”。
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坚持把加强制度建设、优化顶层设计作为打基础、管根本的重要工作,建成思政育人和宣传思想工作一体化组织架构。一方面,加强校院两级纵向联动。始终坚持党管互联网,成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领导小组,校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专兼队伍结合、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设“校级网络思政中心、二级学院网络思政工作站、班级网络宣传小组”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持续推动“追光”工作室、“小杨说法”网络普法工作坊等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鼓励学校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专兼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建富有特色的网络育人工作室,织密网络育人工作网。打造以校级思政公众号为核心、院级工作站思政公众号为梯队的传播矩阵,同时建立与社会主流媒体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扩大优质思政内容的传播渠道和影响范围。另一方面,推动网络媒体深度融合。对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务部、学工部、校团委等部门网站进行功能性和整体性融合。以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及各部门和二级学院公众号为基础,通过优化组合,形成立体化、交互性的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新媒体联动矩阵。强化阵地管理和导向引领,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和网络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网络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和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健全网络文化作品创作激励机制,结合教师职称晋升、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出台校级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标准,激发调动广大师生在网络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内生动力。
丰富内容形式,讲究轻重相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学校推动融合传播矩阵与思政育人工作深度结合,用“青言青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使网络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集散地”。一方面,抓住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打好主动仗,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氛围。积极开展新生“四航”云课堂,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知名学者、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模范等,依托思想领航、规矩引航、学业导航、成长护航“四航”教育活动,以网络金微课扎实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新生扣好大学生涯“第一粒扣子”。以军训、运动会、毕业季、就业季为契机,持续举办“迷彩青春”“奔跑青年”“远航工院人”“导员说就业”专题活动,开展多期“面对面”“键对键”“一对一”交流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展示优秀作品、案例、论文,并将优秀成果结集成册。抓住“十一”国庆节、“七一”党的生日、“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庆日,策划“我和国旗合个影”主题视频,创作《我和我的祖国》《一起向未来》《上春山》等传播产品,组织3000余名师生用青春快闪歌唱祖国,激励师生把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另一方面,巧用轻量化传播,丰富网络育人形式。遵循融媒体传播规律,从关联性高、吸引力强的角度切入,把宏大叙事转述成具体可感的身边叙事,生产一批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的高质量融媒体产品。24集“工院青年说思政”作为以短视频形式传播的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丰富鲜活的素材和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工院人”“工院事”“工院情”等品牌栏目,深入挖掘师生中闪闪发光的集体和个人,以真人真事为素材,创作出《静等风来》《因爱而来》《星星许愿瓶》《向阳花开》等多部感人至深、触及心灵的微电影,《“六朵金花”上演工院版青春斗》《以工程思维成就“山楂树之恋”》《勇做最美“逆行者”》等多个生动活泼、催人奋进的推文,使更多学生学有范例、赶有目标。
建强工作队伍,激发师生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具体到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和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以师生为本,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一是实施“校园网络教育名师”领航工程。聚焦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打造一支以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的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辅导员、班主任为依托的网络思政育人骨干队伍,尊重师生的创作主体性、阅读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致力擦亮“一师一品”特色网络思政工作品牌。通过定期培训、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理论研究等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实现网络精准育人提供了智慧支撑。二是开展“校园网络信息员”护航工程。建立一支以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培育引导舆论领袖,壮大网上主流声音,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员“前哨”作用。举办“融媒菁英班”,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敏感时期、特殊时段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线上线下做好突发事件舆论监测。三是实施“校园网络志愿者”助航工程。充分激发更多青年学生爱网护网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清朗”网络行动,集中应对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突出问题,依靠青年力量主动发帖、跟帖、转帖引导正向评论,化解可能存在的盲从跟风、情绪宣泄等问题。举办“融媒鸿鹄班”,增强网络志愿者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四是推动“校园好网民”培育计划。定期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网络巡礼月”,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培育安全意识、网络素养、行为习惯、防护技能,实现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维护健康向善的信息网络生态环境。
(作者系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