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佤”激活乡风文明“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5-05-0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卜青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近年来,泰兴市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以三个(方言)硬核举措,激发农民主体意识,激活乡风文明一池春水,创成全国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26个,乡风、家风、民风呈现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势头。

  “党的声音佤来传”,提升群众思想素质、凝聚共识

  始终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宣讲,绵绵用力,德化人心,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

  从宣传宣讲入手,筑牢思想根基。培优建强市、镇、村三级宣讲团队,打造打鼓说唱新思想”“一路有理”“为理而来等特色品牌,每年开展理上心来理论宣讲乡村行、理论政策面对面”“习语共鸣读书沙龙等理论宣讲活动1200余场次,推出《银小杏带你学理论》《金句我来讲》等精品宣讲微视频,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理上心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鼓儿书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分别获评全国、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从典型选树入手,汇聚向善力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选树触角向最基层延伸,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推选宣传活动,全市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人、中国好人19人、省级以上先进典型63人,举办中国好人发布仪式、百姓善行小剧基层巡演等活动近360场,6000多名草根模范点燃向上向善星星火炬。通过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从文化赋能入手,提高惠民质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组建由乡土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团队,围绕高额彩礼、孝老爱亲等社会热点话题,采取泰兴鼓儿书、小品等文艺形式,编演《亲家上门》《晒家风》等一批正能量方言段子剧、微短剧,每年进村入户开展新风文艺演出”“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活动1100场次,用通俗易懂的说唱、故事,潜移默化浸润群众、感染群众。

  “移风易俗佤先行”,推动群众节俭养德、树立新风

  坚持守正创新,打造佤的新风新俗文明实践品牌,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实施“新风点亮”行动,在宣传动员上全面发力。提升全国首家村规民约实践基地引领效应,推动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指导全市331个村(社区)制定红白喜事操办标准,细化操办内容、宴请范围、随礼标准,为群众算好经济账,管好钱袋子。

  实施“榜样看齐”行动,在示范带头上精准发力。组织全市各文明单位、村(社区),开展各类移风易俗主题道德讲堂活动810余场次,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群众讲述低彩礼”“新婚俗”“孝父母的感人故事,最大程度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

  实施“自律规范”行动,在部门联动上多点发力。市文明办、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各行业协会,与婚庆公司、丧事一条龙公司、小型演出团队等签订文明从业承诺书,规范操办行为、划定道德底线。在清明、中元、冬至等祭祀节日,及时合理设置祭祀点,发布文明祭祀倡议书,对婚丧事操办过程中堵塞交通、噪音扰民、低俗表演、抛撒纸钱等行为进行劝导、整治。

  实施“互助帮办”行动,在为民服务上持续发力。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立泰风尚志愿服务队共计349支,全程服务帮办婚丧事宜,做到事前上门宣传引导,事中主动帮助服务。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建成阳光宴会厅76家,为群众集中、规范操办红白喜事提供便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文明建设佤参与”,引导群众知行合一、共治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泰兴市积极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共建机制,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

  布局“先手棋”,深化文明实践。持续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百工程,全面提升实践阵地建设水平,高标准建成1个中心、17个实践所、331个实践站,延伸拓展特色实践点(基地)151个,文明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在五大平台基础上增设惠民服务平台,创新实施杏连心群众工作法,广泛开展六心系列实践活动,将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佤来议”“五必访五必到等工作经验在省推进会上推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连续两年获评省A等级。

  落准“关键棋”,量化文明行为。坚持将德治与自治有机结合,探索推行佤家文明存折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群众文明行为量化赋分,把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内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的激励指标,注重积分结果的运用。全市75个试点村(社区)采用存折积分换物品、敲锣打鼓送奖牌、集中表彰戴红花等方式,开展有仪式感的积分兑换活动,大张旗鼓表彰先进家庭,小存折里兑出文明新风尚。泰兴佤家文明积分制工作案例入选第二批全省移风易俗优秀案例。

  下好“长远棋”,创建“美家美户”工作品牌。构建以宣传部为主导,纪委监委、妇联等多部门参与,镇村、企业联动的1+N创建模式,打造美家美户文明家庭创建品牌,一体推进寻美、选美、亮美、秀美,全市推选各级文明家庭24万余户。结合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文明家庭风采展示活动960余场次,推动城乡大地兴起学习文明家庭、争创文明家庭的热潮。

  (作者单位:中共泰兴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