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蜂农的比试

发布时间:2014-08-20    

蜂农老张和老李都以养蜂为生。他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他俩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老张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他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在他看来,蜜蜂所接触的花的数量就是其工作量。每过完一个季度,老张就公布每只蜜蜂的工作量;同时,老张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他从不告诉蜜蜂们他是在与老李比赛,他只是让他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老李与老张想的不一样。他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他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他在和老张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他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测量每只蜜蜂每天采回花蜜的数量和整个蜂箱每天酿出蜂蜜的数量,并把测量结果张榜公布。他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蜂蜜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个蜂农查看比赛结果,老张的蜂蜜不及老李的一半。

分析:老张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老张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另外,老张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但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

而老李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

启示:激励是手段,激励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显突出。绩效评估是专注于活动,还是专注于最终成果,管理者须细细思量。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