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北娜
棉纺织制造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的龙头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纺纱、织布能力已经占到全球的一半,世界一流的服装品牌基本上都会在中国采购原料或进行贴牌生产。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低成本、薄利润、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2011 年以来,棉纺企业遇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困难的阶段,国内棉价持续高于国际棉价,甚至有的棉花品种价格接近或高于部分棉纱产品价格,导致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涉棉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严重受挫。许多纺织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提高纺织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只有取得领先的技术优势,才能摆脱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只有转型创业、转型创新,棉纺织制造业才能立足世界。
一部曲:对棉花的依赖程度降低
我国棉花的生产受土地资源、种植成本、种植技术等限制,产量保持在700 万吨左右,并呈逐年小幅下降趋势。棉纺织工业使用的纤维正面临新的考验,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棉纺织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非棉纤维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随着化纤短纤技术的进步,化纤短纤的产量在逐年增加,棉纺织行业应用非棉纤维生产的纱、布产量也在增加。
二部曲:新型纤维的应用更加广泛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纺织新原料不断问世,纺织新产品层出不穷。新型纤维体现出了生态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三大发展趋势,新型纤维的差别化、功能化、环保性是保持棉纺织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棉纺织企业采用多种纤维进行不同组分的混纺、交织加工的产品,不但使各种纤维性能得到有效发挥,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加了良好的服用性能。
近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通过产品研发,新型原料的应用,优化和丰富我国棉纺织产品结构,满足了不同市场的需求。
新型原料与新型纺纱技术,通过不同纤维、不同比例、不同交织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不仅可以使各种纤维性能得到充分体现,还能创造出全新的、成千上万种的纱线或面料的系列产品呈现给客户,这就是棉纺织行业产品创新的发展方向。
三部曲:科学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有自主创意的产品设计能力。美国、日本、欧洲的纺织业之所以延续100 年、200 年,是因为拥有核心的创新技术。按照目前各国纺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美国侧重于环保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日本注重新型纤维或自动织机开发技术;欧洲各国则继续维系纺织机械和检测技术。我国是世界纺织第一大国,但是掌握的核心技术却很少。
新工艺参数的不断优化,创新发展了纺纱结构、织物组织以及后整理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纱布生产的工艺技术甚至已经在指导着进口设备技术的提升。以纺纱、织造为例,多组分赛络竹节紧密纺纱线就是我国自己不断创新的工艺技术,织就的面料手感柔软、平滑,布面会呈现出规则的抽纱和挑纱,其类似竹节样的纹理效果,比一般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气吸汗性能,附加值高,多为品牌服装选用。
棉纺织行业正在逐步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品。新加工流程的应用,推动了绿色环保的生产,推动了高效短流程装备的使用,推动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
我国的棉纺织行业仍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内需近14 亿人口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服装、家纺类消费支出必将增加,纺织纤维的加工总量会继续增长,中国棉纺织的继续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棉纺织协会将重点关注高仿棉聚酯纤维、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新型再生纤维等三大新型纤维的发展,加大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面料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扩大新纤维的应用和创新,这是棉纺织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协同创新,棉纺织行业就一定能构建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只要把产品创新与继续构建新的思路,发挥科技、品牌的作用,管理创新、思维创新相结合;与继续抓住新的机遇,注重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找准市场定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与寻求新的发展,科学创新,立足高端市场,增强竞争优势相结合,棉纺织行业就一定会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作者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