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具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富庶宝地,江苏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决定了其在“一带一路”中要更多发挥引领作用,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对接和引领“一带一路”过程中,江苏必须站在中国发展全局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牢牢把握“一群三轴”的基本布局,既要“谋势”,又要“取实”,更要“做活”,在“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多作贡献。
建设沿江城市群,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区域增长极
苏南地区毗邻长江,紧靠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江苏应支持苏南地区以沿江城市群为依托,融入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做强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北翼核心区,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江海一体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增长极之一。
南京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京沪临轨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也是连接长三角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南京和镇江山水相连、文化同根、联系密切,宁镇扬地区同城化发展潜力巨大。建议江苏省和南京市规划并整体推进南京-镇江都市圈建设,发挥南京市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区域金融地位突出、海陆空港和信息港联动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优势,支持南京海峡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合作试验区建设,将南京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商贸航运物流中心,进而推动宁镇扬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公共事务协作管理,打造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互动发展的宁镇扬大都市圈,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排头兵。
在推进宁镇扬大都市圈的同时,也要规划建设和推进苏锡常都市圈,使之成为沿江城市群的另一区域增长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有紧邻上海、资源禀赋相近、实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具备建成苏锡常都市圈的现实条件,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都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议苏州、无锡、常州三城市加强协同发展,全面对接大上海,在推进城市间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共享公共服务和一体化发展基础上,积极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投资、贸易、金融和综合监管制度等多项改革举措,提升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水平,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争取设立国家自由贸易园(港)区,建成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
建设沿东陇海城镇轴,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增长极
苏北地区地处中国南下北上、东出西进的重要位置,地理区位十分优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启动,明确了中国发展战略中路突破的方向,使徐州、连云港、盐城一线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江苏省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指出连云港、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明确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淮安、盐城、宿迁是紧密联系区域,要通过努力增强经济带发展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增长极。
考虑到苏北地区缺乏一个类似于南京、苏州、无锡这样的龙头城市,在推进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时,建议江苏明确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都市圈战略,积极推进徐州-连云港-淮安协同发展,按照“产业带动,极核驱动,城港联动,东西互动”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依托徐连淮一体化的“丝路三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接受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技术扩散转移,将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主要出海通道。
在徐连淮“丝路三角”建设过程中,徐州是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徐州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五省通衢”之称。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高铁的建设更是让徐州进入长三角、京津冀三小时经济圈,成为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建议江苏省和徐州市着眼于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区、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三大国家级园区,推进徐州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徐州工程机械、公路养护装备、新能源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发挥徐州交通枢纽优势,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商贸物流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断提升徐州都市圈的带动能力。
建设沿海城镇轴和沿运河城镇轴,打造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
苏中地区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是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发展衔接的重要经济结合部。随着“一带一路”的启动,苏中地区境内平原、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和有机组合的优势日益明显。如何整合“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水运资源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成为苏中地区亟需回答的一个问题。建议江苏制定统一的河海战略,推动空运、陆运、水运与海运一体化进程,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商贸物流体系、重点产业基地以及人文交流等有机结合,不断丰富“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内涵。
在江苏的河海战略全局中,海运要看连云港。连云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港口,要在完善出海口功能、深化中哈物流合作、多式联运班列和陆海联运甩挂运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议江苏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和海域使用政策、项目专项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口岸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大对连云港的支持力度,支持连云港建设港口自由贸易区,加快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境外经贸合作载体和沿线国家国际友城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航运中心,推动连云港引领江苏沿海港口群建设,构建与淮安立体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推进与盐城沿海港口的协同互动、深化与宿迁腹地的融合发展,实现与陆桥沿线海关和长江经济带海关的无缝衔接,特别是探索形成新亚欧大陆桥检验检疫合作机制和“直通放行”模式,全面提升陆海空运输能力,建设商贸物流大通道。
河运要看扬州。发挥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的优势,依托运河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与南京、镇江一起打造宁镇扬航运物流中心,推进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港区建设,实现同中上游地区的互动发展。建议江苏省和扬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引领沿运河城镇轴建设,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构建河运大通关体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多式联运、仓储中转、加工增值等基础服务及商务、金融、保税等延伸服务,进而打造“一带一路”出海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运河联盟和海上丝绸之路合作联盟,打造陆海双向开放新格局。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