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用“三个卫士”来概括我44年的工作经历。在第二炮兵技术安装部队18年,期间转战西南边陲、深山老林,装备国防工程,守卫祖国边疆,算是一名“国防卫士”;转业以后,我到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从事土地监察,在这12年里,查处违法占地,保卫国土资源,谓之“国土战士”;随后,在江苏省住建厅纪检组长岗位上干了15年,抓廉政建设,惩治腐败,我称之为“党的卫士”。
在这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决策,倒是在工作过程中慢慢积累了一些小体会。
关于情理与法理。我们中国人常说,办事要合情合理,但情理和法理在具体的事件中往往难以一致,难免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处理事情既合情又合理。
在土地监察处的时候,时常要处理农民房屋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纠纷。有一次,我们接待了一个来上访的老农,他要建新房的地块恰好位于盐城和淮安的交界处,因为权属不明,两边乡镇的土管所都认为自己拥有管辖权,纠纷难解决,老农的新房也迟迟建不起来,只好来省厅上访。有一次,和我们聊着聊着,老农突然癫痫发作,我们几个都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附近医院去检查,还从单位食堂打饭给他吃。问题总要得到解决,省政府批示认真协调解决好此事,受厅里委派,我到了现场,和两个县政府一同协调这个问题。当时我的指导思想是,土地的权属界定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但是农民的房子不能因此耽搁,最终,大家都表示同意老农先把房子盖起来。在土地的纠纷处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作为监察部门,首先要把握好政策,但同时也要有关爱老百姓的情怀。
记得当年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时候,泗洪有个乡镇开办窑厂,因为没有办理相关的土地手续,被中央电视台下来跟踪调查,我和省纪委的同志负责去现场处理。当时的焦点是,窑厂拆还是不拆?如果按照规定,没有手续就得拆除或者没收,但是,当地非常贫困,投入了不少资金才把窑厂建起来,拆除的话经济损失太大,没收回来也无人管理。我们考虑再三,还是选择责成当地作检讨,补办相关手续,让窑厂继续运转。
关于策略与艺术。做好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都有一个策略问题,要讲究方式和艺术。
做纪检,我认为一定要处理好一个关系:纪检组长同时也是党组成员,具有“双重身份”,既要参与这个班子的重大决策,也要负责对班子成员进行监督。这种特殊的角色,导致这个位置既是个得罪人的活,也是一个非要需要艺术的差事。和同事们之间是要亲密无间还是敬而远之?有的同行顾虑:大家在一口锅里吃饭、一个楼里办公,日久生情,太熟悉不好监督,但是不熟悉又不好开展工作。我的看法是,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式的关系比较合适,纪检干部需要树立权威,如果我吃了下属单位的饭,日后再板起脸来查案子,那自然不合适。需不需要和一把手搞好关系?我的答案是,搞纪检,一定要有一把手支持。在工作中,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我都事先和党组书记沟通好,党组书记在党组会上提要求,效果就是比我单独提要好。做纪检要不要熟悉具体业务?十八大以后,纪检组长一般情况不分管、不参与驻在部门的具体业务,但不等于不去了解、熟悉具体业务。要揽瓷器活,先得有金刚钻,只有熟悉业务,监督才能监督到点子上。比如,住建厅分管的领域非常庞杂,哪些是重点监督部门,哪些是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你首先得去了解。
这些年,我们差不多每年查办的信访案件有80多件,虽然没有办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子,但敢拍胸脯说的是,信访反应的问题,我们没有一件不查的,保证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我认为,办案固然重要,但纪检监察人员的真正贡献,在于把规章制度与监督执纪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规章制度变成至善的武器,使刚性的规章制度在实际运用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口述者系原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整理者系本刊记者李佳婧)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