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乃时代大势
2017年全国两会上,省委书记李强指出,要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梳理发现,李强书记此前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主导方向,这不是哪个人的看法,而是G20杭州峰会上各国形成的集体认识。”钱志新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一项大战略,是对时代的认知。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最终被替代,大致是50年一个周期。1994年互联网诞生,此后20年主要是技术上的突破,后面30年才会带来产业和应用的突破。当下,我们正处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钱志新说,“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其中,数字化是将信息转化为数据成为计算资源,使其成为有用的信息。网络化是信息可以在网络中互联互通,将分散的信息转化为集成的信息,从而得以更好地应用。
但是,网络化并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最终阶段,而是过渡阶段,解决的是价值传递问题,只能让价值传递更快、集中度更大、效果更高,而不能解决价值创造问题。钱志新强调:“数字经济的最高阶段,是智能化和智能经济。要从‘互联网+’发展到‘智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他解释道,人工智能并不神秘,只是把数据、算法、计算能力组成一个体系,在终端来实现。人工智能也不是遥远的未来,今后5-10年一定是人工智能的高潮。另外,不能把人和机器对立起来,抵触人工智能。人和机器应是共生的,这就是“新机器时代”。他建议,“江苏应看到这一点,不停留在消费互联网阶段,而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这样,江苏发展的起点就高了。
他还指出,数字经济是构建区域发展新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未来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例如,深圳赶超广州步伐的加快,很大程度上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变化;杭州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体,强劲带动杭州经济从整体上超过宁波;南京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软件名城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超过了无锡。
智能经济前景广阔
钱志新认为,智能经济主要是三大块。第一,智能产业。主要是生产智能化的产品,如把普通机械变成智能机械,也包括智能软件。第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只是“铁公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也都是基础设施。这些如果搞不好,智能经济没有基础。第三,智能应用。主要是把智能技术应用在产业互联网上,比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
“智能制造是智能经济的核心,但我们对智能制造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钱志新说,智能制造不光是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这只是提高生产效率。如果没有市场,提高效率有什么用呢?因而,要深入研究智能制造的内涵。
他认为,智能制造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产品的智能化,比如智能手机、智能相机,这样的产品才有市场。二是供应链的智慧化。这对企业效益有很大帮助,能把仓储下降30%,供应链效率可以提高20%。三是生产的智能化。不能老盯着减少劳动力,而应走向柔性生产,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四是智能服务。产品销售出去只是价值链入口,后面还有相当高的价值有待开发,应当从提供产品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建设智慧城市,也不要去搞花架子。”钱志新说,“要围绕民生关切去建,做好智慧医疗、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安全等。把民生服务搞好,把城市管理好,也有巨大效益。”
“未来最重要的资源,不是煤炭、石油、钢铁,而是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钱志新强调数字经济的基础是数据,离开数据将一事无成。但他不无忧虑地说,“我们江苏不少企业家的‘数商’有待提高,这不是情商、智商,而是指对数据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不足。这个门槛,我们必须跨过去。”
江苏有条件抢占发展先机
国际上有iGDP的概念。“iGDP指数代表数字经济占GDP的水平,标志着GDP的含金量。”钱志新介绍说,当iGDP指数超过50%,表明数字经济已占主导地位。联合国有关专家的模型表明:一个地区通过大幅度提高数字经济水平,当这一指数超过75%,就可以不增加投资,在现有存量资产基础上,将整个GDP提升3.5倍,充分体现了提升iGDP的重大贡献。
他判断,在数字经济方面,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跑在前面。其中,杭州思路很清晰,就是要以数字经济带动城市经济竞争力。客观来看,江苏在全国也是领先的,但还不够突出,有高原而无高峰。
那么,江苏是否有条件抢占数字经济先机呢?钱志新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江苏产业基础非常好,有明显优势。”他解释道,在硬件方面,江苏IT产业走在全国前面,整个产值全国第一。在软件方面,南京已经搞出很强影响力了,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钱志新建议,江苏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发展数字产业,开发数字硬件产业、软件产业以及服务业;二是应用数字技术,将数字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大幅度提升产业附加值。结合具体情况,钱志新认为,后一个方面更具前景,不能孤立地发展数字经济。江苏软件硬件基础都不错,但很多传统产业却是低效率的。因而,可以把智能应用与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以数字经济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增加量将是很可观的。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明星企业的带动。”他调研发现,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江苏目前还没有大型领军企业,也没有特别突出的独角兽企业。他判断:“下一个阿里巴巴一定是出现在大数据或人工智能领域,江苏要在这些方面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
以数字经济提升实体经济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江苏各地应当怎么办?钱志新认为,各地都要主动对接智能化,“就像用电一样,现在哪个企业不用电呢?未来智能化也是这样。”
他发现,市县产业发展最大问题是分散,一定要聚焦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关联发展。比如,无锡把物联网做大做强,就很不错。一个阿里巴巴,就把整个杭州经济带动起来了。在县里,如果招商引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孤零零引进一个个企业,到最后什么都干不下去。
钱志新建议:“苏北一些地方发展数字经济,没有必要都一哄而上搞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可以重点搞数字技术的运用,以此提升本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比如,徐州可以把数字技术运用到工程机械领域,生产更具竞争力的智能机械,并且通过提供服务延伸价值链。他同时强调,传统企业不能对数字经济有抵触和排斥思想,“不是数字技术颠覆传统企业了,而是消费者不要传统企业产品了。用好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和提升传统企业”。
钱志新还发现,发展数字经济,突出问题是各地对产业服务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他笑着说到:“只有主体企业,没有服务体系,就像只有男的没有女的,是生不出孩子的。”他进而指出,没有相应的服务体系,政府给多少钱都没有用。很多产业没有搞好,主要就是因为服务体系没有搞上去。政府应当采取市场化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量培育第三方专业服务。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