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发布时间:2017-03-24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王 婷    

李伟:中国经济将从降速阶段转向提质阶段

中国经济转型有望从上半场的降速阶段,转向下半场的提质阶段,“L”型增长由“一竖”过渡到“一横”的条件基本具备,但并不排除短期内的波动,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甚至要准备好应对很多风险。

吴敬琏:行政手段“去”和“补”有很大局限性

2016年我们在去产能、去库存和补短板上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在另外两个任务上成效不那么显著。“三去一降一补”得失互见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不够快、不够实,使得市场不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在纠正资源错配、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一定程度地运用行政手段和选择性产业政策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行政机关并没有确定什么是最优经济结构的能力,用行政手段进行“去”和“补”的资源再配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不小的副作用。

李稻葵:解决“脱实向虚”不能只靠“打妖精”

中国证监会2016年底开始明确表态要打击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妖精”,近日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向“脱实向虚”问题。“脱实向虚”的成因是实体经济的高成本和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虚火”。要解决“脱实向虚”的问题,根本发力点应该是降成本、挤泡沫,而不是打击所谓“妖精”或者限制企业再融资规模。“脱实向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长期难题,可能需要花费相当长时间来解决。我们需要把准脉、认清病灶,再对症下药,以求逐步药到病除。

贾康:房地产税不能照搬美国经验

房地产税最关键的要领之一,就是借鉴国际经验但不能照搬美国的普遍征收模式,必须借鉴重庆、上海给出的经验。而在立法过程中,方方面面要能够表达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做理性讨论,寻求最大公约数。

刘志彪:去产能要用对政策工具

过去我国是短缺经济,在这个条件下扩张产能当然需要利用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增加生产能力和加速市场供给。现在我国早已进入买方市场,严重的产能过剩要求恢复企业正常的行业发展环境和基本的竞争格局。这时的去产能,政策工具不能用反了,而应该及时地把鼓励性的产业政策,转换为公平和效率取向的竞争政策。

李向民:要慎重处理文化过度产业化问题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无论是教育层面,还是平常的文化娱乐,都应该做好文化普及工作。要学会用现在大家认同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如今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要善于利用传媒传播中国文化,比如《中国诗词大会》。同时,要慎重处理文化过度产业化的问题。文化是战略性、全局性的范畴,但目前存在过度产业化的问题,成为资本和热钱逐利的领域,一来使得一些优秀文化生产不断衰落,二来容易把真正的文化带入歧路。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