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

发布时间:2018-01-30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群策平    
 

殷殷嘱托,犹在耳边。习近平总书记201412月视察江苏时明确要求,江苏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近期,省委书记娄勤俭反复提及走在前列这一关键词,强调要坚定不移朝着走在前列的目标迈进,并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走在前列四字言简意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所谓“前列”,即在行进过程中走在前,或次序排在前,或时间赶在前,或工作做在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前列”与“落伍”相对,有先就会有后。走在“前列”而不“落伍”,有其参照标准和赶超对象,首先是指向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标先进的更高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来说,就是要找准自身定位,弄清楚在全国乃至全球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发展标杆,系统谋划发展思路,确保高质量发展保持领先位置,担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大责任。

“走在前列”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实上,前列之途往往不是平坦大道,必须要有进取之心、克难之志、开拓之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永不满足的奋斗姿态。当前,我们要克服江苏发展基础好、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思想,清醒看到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同时,也要克服因江苏经济发达就一好百好的片面认识,清醒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以兼收并蓄的胸襟学习成功经验,以博采众长的态度借鉴好的做法,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走在前列”还意味着先人一步进入特定领域的“无人区”,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遇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也较早,过往的经验与思维常常派不上用场,客观上要求我们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敢于突破。要想发展走在前列,就先要让解放思想走在前列、勇于创新走在前列。必须树立鲜明导向,既要引导干部群体克服传统观念、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让创新精神成为“标配”,又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奋发作为在江苏蔚然成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