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改革创新做到“四个不惑”

发布时间:2018-05-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吴协恩    
 

 

 

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了第40个年头,华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践行者、乡镇企业的先行者、共同富裕的坚持者,40年来实践改革开放、受益改革开放,今后还要更加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古话说:四十不惑。华西也要做到四个不惑:不惑于固有观念,不惑于已有成绩,不惑于外界喧哗,不惑于道路曲折。

不惑于固有观念,解放思想不停顿。省委书记娄勤俭深刻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就没有江苏发展的良好局面。”吴仁宝老书记生前也常讲:“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我们上世纪80年代把握统与分的辩证,90年代化解公与私的矛盾,新世纪初实现量到质的转型,十八大后明确好与久的思路。实现这四次思想大解放,得益于我们始终听中央的不走样、听外部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

不惑于已有成绩,转型发展不懈怠。1978年,华西全村交税28.18万元,2017年交税13.56亿元,增长了4812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978年的220元,增长到了现在的9.05万元,增长了411倍,实现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这样的增长,与华西一贯坚持的早转、快转,主动转、积极转是分不开的,从农业到工业,再到金融、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华西的转型从来没有停止过,未来也不会停。现在,华西又从服务业逐步转向高精尖的智能制造业,用好全球人才资源,研发的半导体激光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均实现了多个01”的突破,性能远超同类产品,激光芯片项目已落户常州武进高新区。

不惑于外界喧哗,改革开放不止步。华西村民都觉得:华西虽然不是特区,但具备特区精神,因为几十年来华西人一贯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扎实干。像经济到了“1+1>2”的阶段,过去靠胆量,现在就要靠胆识。我们不是以华西为世界,而是以世界为华西。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华西产业2004年走出江阴,十八大之后走出国门,到云南开采大理石,到重庆、湖北建设农商城,到波斯湾开展海洋工程,到日本学种大米,到莫桑比克开采花岗岩。华西不仅产业走出去,共同富裕的脚步也走了出去。2017年开始,华西正式实施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不分本村村民、外来职工,通过规范竞聘、同工同酬,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不惑于道路曲折,乡村振兴不动摇。实现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我们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华西打造成一个“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城里有的各种服务设施,农村也要有。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重在抓好“关键少数”,具体要以党建为抓手。华西党建,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在干部监督上,通过弘扬民主、群众路线、无记名投票等方式,不是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是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在干群联系上,与其握紧拳头让群众猜,不如张开手掌让群众看,实施党员联户“1+10”制度,每周入户,每月集中学习、传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精神,并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倾听、讨论村民诉求。

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不惑”需要不忘初心。“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是华西的“初心”。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我们思想如何再解放?改革如何再出发?关键是“三个一”:迈出“第一步”、抓牢“一把手”、凝聚“一条心”。不出发,什么也没有;不再出发,已经有的也一样会失去。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华西打造成“两个一百年”:百年企业、百年村庄,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党委书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