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引育人才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1-12-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曹 明    

当前,国家和区域竞争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步入人才资源争夺的高维竞争阶段。国内外发达地区纷纷将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区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通过持续延揽全球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人才集聚的高地,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调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区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动力,必须瞄准世界一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海智湾·江宁”国际人才街区 作者供图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以产业集聚人才、靠人才引领产业的效能日益凸显,人才对产业的贡献率达到49.2%,形成了刘韵洁院士引领未来网络、沈国荣院士引领智能电网等产才强势互动。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带来一个新兴产业,产才相容的良好局面为高水平集聚区的建设提供了优势条件。从发展机遇来看,江宁区将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随着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中科系等重大原始创新平台快速发展,以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为支撑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正在加速构建,江宁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区可谓是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离不开全面聚集人才,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区,打造高质量引育人才新生态。十四五时期,江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被列为全省率先开展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探索试点区为契机,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以产才融合引人才、精准施策育人才、营优生态留人才,积极构建引才、留才、育才协同生态,全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区。

聚焦产才融合,打造国际化招才引智格局

以产引才、以才促产,推动产才共融、良性发展,是集聚人才的重要途径。江宁将进一步放大产业优势、科创优势,更大力度推进产才融合发展。一是聚焦产业引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等领域,聚焦“5+4+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根据不同产业链发展特点对人才的独特需求,探索实行链上人才专项支持,定向延揽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人才对产业的强链”“补链作用,助力产业做大做强。二是构筑平台引才。充分发挥平台引才功能,围绕紫金山实验室、中汽创智等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全球招引高层次人才。同时,支持区内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投资、并购研发型公司和高端孵化基地,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开展前沿科技攻关。三是依托品牌引才。充分发挥江宁在区位交通、创新资源、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定期举办全球菁英人才节等国际引才品牌活动,打造集人才、智力、技术、文娱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人才盛会,催生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以才用才的集聚效应。利用空港地区重要枢纽、物流贸易、高端服务等地域优势,打造类海外环境,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配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体育公园,充分满足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需求,利用3—5年时间将空港片区建设成为全球引才的展示窗、服务人才的第一站

发挥政策导向,构建精准化人才培育机制

建立全面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是着力破解人才发展瓶颈、助力人才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江宁将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好政策优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业动力。创新政策链式育才。实施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精英、领英、俊英、群英、强企五大工程,全面统筹各层次、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品牌统一、衔接有序、运作高效的“1+5+N”区域人才计划支持体系。紧盯不同领域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进一步探索制定菜单式、链接式育才办法,完善科技领军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持续优化政策体系。支持企业主体育才。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发挥企业引才主体、创新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人才开发格局,加快形成一支总量充足、结构优化、富于创新的企业人才队伍。加快高端创新资源整合,为各类人才企业提供人无我有”“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的精准服务,大力培育一批根植江宁、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处在产业技术前沿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深化校企协同育才。充分发挥江宁大学城的高校资源优势,推动东大、南航、河海、南工程等院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学院和人才培训基地,探索和推广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推动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广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双聘制,探索建设校友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教授经济,推广城市+高校+校友人才链接新模式。

强化生态营造,铸造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

构筑拴心留人的人才软环境,是集聚人才的硬支撑,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治本之策。我们坚持服务提质、保障提效、生态提优,打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营造浓郁氛围留才。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活动,一人一档建立联系服务档案,定期组织人才体检、休假、疗养,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生态环境。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支持人才企业建立党支部,选树一批人才企业党建工作品牌。畅通人才建言献策渠道,鼓励推荐优秀人才进入两代表一委员队伍,不断增强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成就感、获得感。强化定制服务留才。高水平运营海智湾·江宁国际人才街区,按照一街所有,全面集成模式,围绕人才发展需求,供给人才创新创业全要素,持续推进暖心7+6项专属定制化服务,让海外人才干事有平台、生活有舞台。大力推行紫金山英才卡,汇集落户安居、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健身、交通出行、金融功能等1860项专属定制服务。打造多元平台留才。线下依托逸才堂高层次人才研习所、梧桐林创聚广场等人才服务聚合平台,在各街道和园区成立一站式人才服务机构,设立人才服务专员,实现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站式答复线上完善江宁人才创业创新云服务平台,开发全流程人才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以可视化数据绘制人才发展路线图,破除捆绑人才手脚的繁文缛节,畅通耗费人才精力的关卡堵点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佳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