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推进沿海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郑志来 殷凤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南通、盐城、连云港是全省最大的潜在增长极,正在打造沿海经济带,构筑江苏向海发展的蓝色板块’”。坚持生态优先,高起点推动沿海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把沿海地区打造成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江苏沿海地区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区。其中,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一面连接陆桥,一面临眺海洋;盐城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着力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具有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巨大市场的区位优势。因此,江苏沿海地区有着江海联动、河海联通、陆海统筹、湖海呼应等充分的区位优势。

江苏沿海海岸线全长954公里,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4位,滨海湿地占全国的18%,滩涂面积50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5%,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占全国71%,是我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江苏沿海地区拥有江海交汇、文旅融合”“壮美世遗、栖息天堂”“山海相连、港城相依的海洋风光,拥有世界级湿地遗产,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系统,有着丰富的可开发光伏、风电等资源优势。

江苏沿海地区坚持产业高端化和数字化双轮驱动,推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转型。传统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同时,沿海三市也积极布局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如南通重点推进临港产业、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等重大项目,盐城重点推进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连云港重点打造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已形成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产业优势。

江苏沿海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有着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现有产业结构与资源承载力相冲突、产业链纵向与横向发展不匹配、行业准入缺少统一绿色低碳标准体系、产业能源资源消耗台账不完善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快江苏沿海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强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引领和政策指引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为依据,从点到面协同推进沿海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从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空间格局、国际合作等方面,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突出、产业绿色低碳、空间布局合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样板,并依托数字化构建绿色低碳数智治理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机制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有效配置三位一体系统构建。政策引导要以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作为前置约束,合理确立各区域、各主体可使用的生态环境要素额度,做好总量控制与动态监测。通过社会参与,明确各级主体责任,平衡参与各方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诉求,形成基于利益均衡的绿色协同发展共同体。探索形成促进生态环境要素优化配置的市场体系,加快建成碳排放交易市场,运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各类产业主体、生态产品供给者之间的绿色低碳发展问题。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载体建设园区作为江苏沿海产业集聚的核心,是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中韩(盐城)产业园、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等重点园区为样板,多层次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机制,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反向带动沿海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的载体建设,依托可再生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推动园区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和绿色低碳产业布局,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园区产业低碳化,在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做好园区低碳化设计,建设低(零)碳园区

做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根据既往发展经验来看,沿海地区往往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集中地。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处理好项目环境准入与高耗能产业瘦身关系,通过产业模式转型升级,实现既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换道超车。同时,根据沿海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加强区域之间的协调,按照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制定江苏沿海产业碳排放强度统一标准,将碳排放强度超标的建设项目纳入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根据碳消耗标准将产业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积极引导鼓励类产业发展,确保新引入项目全部符合产业准入标准。

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围绕新型工业化,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全面系统构建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以绿色技术和绿色能源体系为抓手,打造江苏沿海双碳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工厂评价、节水节能规范等标准,推进风、光、氢、储等多能互补示范应用,扩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等要素的新供给。从绿色化产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厂三个方面做起,建立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示范工厂,形成绿色数字化数字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争取十四五末,江苏沿海地区创建更多的(零)碳示范工厂。

构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力度,聚焦制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调创新生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针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江苏沿海各类人才引培力度,通过科创飞地模式解决沿海三市高端人才引进难题,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的协同融合。推进沿海地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关键变量在于数字化,重点做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供应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评价机制,构建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全链条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江苏沿海绿色金融发展。

[作者分别系沿海发展智库执行副主任、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