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碳增汇”助力江苏实现“双碳”目标

发布时间:2023-07-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吴胜兴 胡 刚 唐伯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双向发力。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之为绿碳蓝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而且无论从固碳数量还是固碳效率上看,蓝碳均有显著优势。

在碳中和目标这一刚性约束下,蓝碳提供了可充分挖掘的去碳空间,认识蓝碳、经略蓝碳已是全球关注的战略性议题。

国际蓝碳发展历程蓝碳是在国际组织推动下,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重视的新生事物。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发布《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正式提出蓝碳概念,明确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保护国际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共同发起蓝碳倡议,并成立科学和政策工作组。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第17次会议发布《海洋及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蓝图》报告,规划了蓝碳保护和发展的路径。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已发布蓝碳政策纲要、蓝碳生态系统全球科学评估报告、蓝碳释放因子评估方法等文件,并酝酿制定详细的蓝碳制度和实施规则。

在国际组织推动下,欧盟及西方发达国家为争夺气候谈判话语权推出了系列政策措施。202112月,欧盟委员会在关于去除、回收和可持续储存碳建议的文件中强调,将通过发起蓝碳倡议、加强对海洋生态脆弱区的风险研判、加强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投资、加大对沿海湿地海藻类植物和软体动物的养殖培育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蓝碳经济,实现碳吸收、碳固定和粮食安全、扩大就业等有机结合。当前,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及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均推出了带有本国诉求的相关政策措施,客观上推动了蓝碳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博弈,蓝碳正从科学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重要技术工具,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蓝碳国际规则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中,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加快布局,以求引领全球蓝碳规则制定的方向。

国内蓝碳发展概况蓝碳概念自进入中国,就在国内海洋领域落地、生根、发芽。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蓝碳在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都对发展蓝碳作出部署,并相继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全球蓝碳十年倡议,提倡充分发挥蓝碳对气候变化的减缓作用。10余年来,我国先后安排了许多涉及蓝碳的科技项目,催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随着国际社会对海洋负排放的重视,我国逐步由积极参与向适时引领转换,为全球蓝碳发展不断丰富中国方案的内涵。福建、山东、广东等国内多个沿海省市已对发展蓝碳作出部署,积极抢占蓝碳发展制高点。尤其是,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海南省正大力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推动成立了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等,有望成为蓝碳发展的新高地。

江苏是蓝碳资源大省,不仅拥有盐沼湿地生态系统,而且近岸潮间带滩涂面积位居全国之首,具有得天独厚的蓝碳发展优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蓝碳为江苏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是实现双碳目标为我省蓝碳发展提供了天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蓝碳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快推进我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升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放大滨海湿地蓝碳功能,可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我省有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机遇。二是良好固碳能力为我省蓝碳发展占据了地利。以盐沼为例,我省盐沼约占全国总盐沼面积的40.8%。据2021年调查评估测算,我省盐沼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明显高于国内其他海岸区域;同时,盐沼沉积物固碳速率也与海草床沉积物固碳速率相当。我省盐沼在固碳量和固碳效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三是扛起光荣使命为我省蓝碳发展激发了人和。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我省在《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等多个规划中均布置了蓝碳发展相关任务。

蓝碳发展需要应对的挑战一是谁来发展方面存在职责不清、路径不一的问题。蓝碳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海洋渔业)等多个部门职责,多头负责、分头发展必然引发职责不清、思路不统一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相关部门在蓝碳监测调查评估方面各有一套,由此导致的底数基数不清或不统一的问题已经影响到蓝碳发展的各个方面。二是发展什么方面存在难度加大、技术不足的问题。受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以及海岸带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省入海水沙通量显著降低,蓝碳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侵蚀加剧、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坚持系统观念全方位谋划,也要致力于关键技术手段的提升。三是怎么发展方面存在层次不高、力度不够的问题。我省虽然针对蓝碳发展在一些规划中作了部署,但缺少蓝碳保护和恢复的专项战略规划、规章制度、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尚未建立支持蓝碳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也未开展蓝碳资源交易探索的实践。尤其是,在国内外抢占话语权的激烈竞争中,我省还未形成叫得响的蓝碳品牌。

作为勇挑大梁的经济强省,江苏促进蓝碳发展理应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

下好先手棋抓紧做好蓝碳发展顶层设计一是成立专项规划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挂帅,成立江苏蓝碳发展专项规划领导小组,协调发改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海洋和渔业局)、科技厅、财政厅等省级部门和沿海三市共同编制发展规划,并同步出台行动方案,以规划和方案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推动工作。二是加快摸清海洋蓝碳家底。发挥南通作为全国碳监测评估试点海洋城市的示范作用,制定并实施江苏省蓝碳监测和评估方案,加强对全省滨海湿地、滩涂、岸线、海域、海岛等典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尽快摸清蓝碳现有储量及增汇潜力,为寻求蓝碳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设立蓝碳发展专项基金。以实现蓝碳增汇为目标,整合现有省自然资源发展专项资金、省海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海主体利用海洋生态补偿资金,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海洋生态修复、提质增汇、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长期资金投向蓝碳经济领域。四是加强蓝碳发展法治建设。结合具体实践,以问题为导向,抓紧对蓝碳发展的市场规律、交易规则、价值转化等方面的研究,适时出台全省蓝碳资源保护、利用、增汇和监督管理的规范与细则,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有关条例和规则,推动蓝碳发展法治化、规范化。

练好基本功大力改善蓝碳发展基础环境一是促进海洋蓝碳资源提质增量。继续实施最严格围填海管控措施和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持续扩大沿海湿地保护面积。结合全省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整合优化区域各类湿地保护地。加强湿地有害生物科学防治,探索互花米草防治与湿地碳汇协同增效模式。二是强化海洋蓝碳资源保护管理。以有效巩固海洋碳汇存量为目标,按照海洋保护法规制度及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围填海要求,加强蓝碳资源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规范湿地征占用、划好海洋生态红线。创新保护理念方式,推动制度创新,为全省海洋长效保护和碳汇持久提升提供支撑。三是在重大战略中健全海洋产业链。深度融入沿海开发、一带一路交汇点、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海洋经济强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等全省重大部署,推进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围绕海洋碳汇的生产、开发与交易健全产业链条,实现绿色生态蓝色经济同促进、共发展。四是营造全社会参与蓝碳增汇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在碳汇项目中的积极作用,授权或鼓励公益组织参与蓝碳项目开发、管理蓝碳项目收益。探索蓝碳信用认证标准、鼓励自愿碳市场,推动建立滨海湿地蓝碳交易制度,解决碳汇交易与全国碳市场衔接不畅问题。

打好主动仗加快攻关蓝碳发展核心技术一是开展蓝碳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海洋蓝碳储存过程、作用和机理研究,深刻理解蓝碳特点及其固碳机制,建立海洋生物和海洋养殖,特别是海洋牧场、海洋多层次立体综合养殖的碳收支计量体系,从而率先形成完备的蓝碳监测、核算、核查标准和评估规程。二是加强滩涂固碳机理研究。深入研究滩涂生态系统的固碳过程与机理,基于生态大数据构建生态智能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滨海滩涂碳汇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和模型预测的有效整合,以此分析植物种间关系和水鸟生境特征、诊断水环境质量、研制生态制剂和材料,综合恢复和提升滨海滩涂湿地碳汇功能。三是加快蓝碳产业技术研究。建设蓝碳研究网络和多类型科技平台,聚焦沿海水产养殖与环保、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研究,并建立政产学研用金联合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沿海产业结构优化、层次升级,实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增汇能力双提升。四是积极开发自主蓝碳方法学。围绕江苏蓝碳项目,研究并形成适合我省特定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碳汇计算方法学。认真分析现有碳汇计算方法和碳交易体系的优缺点,在弥补现有方法学的不足上下功夫,降低蓝碳交易项目开发技术的门槛,提高方法学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为我国和国际蓝碳交易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培育制高点着力打造蓝碳发展高端品牌一是适时举办蓝碳发展论坛。定期召开蓝碳主题论坛,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推动设立国际统一的蓝碳测量、交易、关税标准,建设国际蓝碳交易市场,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打造蓝碳高端峰会。二是创建国家级蓝碳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集聚优势,高标准建设蓝碳科研平台,推动海洋碳汇和负排放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落地江苏,建立并完善减缓气候变化的海洋负排放科学规划和工程技术体系,努力成为蓝碳领域领跑者,力争填补我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空白。三是构建世界遗产品牌体系。支持盐城放大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品牌效应,加快二期申遗,搭建生态价值转化体系,提升黄海湿地博物馆辐射力,联动丹顶鹤、麋鹿、勺嘴鹬等特色生态资源,科学开发低碳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多元化实现。四是扎实创建美丽海湾(岸段)。推广东台条子泥岸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功经验,继续支持连云港蓝色海湾、盐城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南通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全方位、全海域、全过程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作者分别系民盟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一级巡视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江苏省委会主委;民盟盐城市委会主委,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湿地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