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美”出新高度?响堂,一个曾经“鸡犬相闻”的传统村落,如今成为人们追求田园梦想的现代版“桃花源”。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以美丽田园为韵、村落肌理为形、艺术文化为底,让一朵栀子花飘出“共富香”,一杯村咖啡唤醒“新时尚”,一间老民宿体验“慢生活”,一座讲习所滋育“新农人”,探索着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特色田园乡村梦从这里点染、升腾、激荡,精致乡村与乡野潮牌、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地方物产与时尚业态相互交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响堂探索在山谷里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以文旅融合,开拓乡村发展“新赛道”。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的合作,对乡村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打造“不一样的响堂”。一是新理念。响堂打造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乡村,而是秉持以设计为引领、以运营为驱动理念,依据地理、自然、生态、居住等乡村要素进行艺术化更新,让原本仅有风景的山村成为拥有更高附加值的生活中心。二是新村民。按照“艺术重构乡村”的理念,吸纳一批文艺界新村民入驻,利用圈层效应的叠加和放大为响堂发展注入新活力。成立了由知名设计师、品牌主理人、乡贤代表及党员代表等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共同探索“美好山谷”新实践。三是新场景。营造山谷艺术、峡谷游乐、丛林探索、山野乐园、精致露营、村落商业等消费场景,提供酒店民宿、潮流餐饮、会议中心、文化剧场等配套服务,打造文化消费阵地。“栀咖啡”登上大众点评“咖啡厅热门榜”第一名;大马营成为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热搜;“新文房”“打做”“桐月春至”等特色项目丰富了乡村新生活体验,打开了乡村文旅融合的新天地。
以生态共栖,绘就特色田园“新图景”。田园如诗画,乡村美而兴,走向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挖掘花草潜力。响堂栀子花总种植面积120亩,是南京栀子花的重要产地。通过培育栀子花产业,线上线下共拓销售渠道,带动每家农户增收3万—5万元。2021年和2022年,在响堂分别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栀子花大会,带动栀子花分销到上海和杭州等地。此外,多元化发展了黄精、艾草、桃胶等特色产业。助力提质增效。吸引村民回村创业或就业,有的将自家老宅打造成研学基地,开展农事体验、老山百草教育等项目,吸引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有的自营农家乐,年增收30余万元。盘活闲置农房,提供绿化管养、栀子花种植等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年增收6万元。优化村庄环境。按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求,进行道路改造、外立面出新、景观小品等配套工程建设;推进栀子花田、稻田改造;清理和整治村内的空间杂物、闲置的猪圈禽舍和家户旱厕等;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融合的规范化标识标牌与停车场。
以文明浸润,塑造乡村治理“新主角”。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中,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积极探索“法理相融、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通乡村文化治理末梢,激发治理活力。“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社区党总支牵头多次召开“完善村规民约”专题协商议事会,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新、老村民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广泛征集乡村治理意见建议,协商修订涉及房屋改造、农林土地、经营管理等十方面村规民约。“红色乡圈”党建引领乡村蝶变。以“红色领航、红色管理、红色服务”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乡贤发挥街坊主场优势,通过“一网格一乡贤”与村民搭建桥梁,“以情”激发村民融入、配合村庄发展。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新乡贤共绘乡村治理“同心圆”。多行业多领域引进文化名流、创业达人、网红人物等,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钱昱天创建了“老钱调解工作室”,发挥30余年法院工作经验,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维权引导等法律服务,“以法”推动村庄建设发展。
以文化铸魂,打造职业农民“新课堂”。良好乡村需要现代文明风尚培育,也需要用乡土文化铸魂。乡村讲习打造“心灵寓所”。“乡村讲习所”定期邀请学者、民间艺术者为村民开展各类讲座及互动活动,通过“交流—推广—展示—教育”的模式,实现各领域人才互联互通、共享共创、彼此助益,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加持给予“人文滋养”。实施“艺术家驻留计划”,梳理响堂历史脉络,寻找村庄美丽传说;推动南艺工艺美术系与响堂战略合作,赋予山谷更多元的艺术表达;成立村民合唱团,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认知;打造乡村图书馆,引入全国作协资源,让文化艺术产生小火慢炖、润物无声的效果。从“金陵四老”的书画文化,到四方艺术湖区的建筑艺术,再到“诗歌之乡”的人文底蕴,未来的响堂将是一个处处有“小美好”、点点有“小记忆”、人人有“小梦想”的新福地。活动开展共绘“文旅名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惠民富民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响堂山谷生活季,举办“向山的窗”诗集展、“山谷里的精灵”主题插画艺术展、栀子花市集、水上运动会、自然教育夏令营、野餐音乐会、新文房文艺沙龙等。响堂产业“塑形”、文化“铸魂”、“内外兼修”,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里”有“面”。
鲜活生动的实践,耐人寻味的启迪。一是“敢想”与“会做”紧密结合。敢想才有机会,会做才能成功。只有敢想、敢干,才能使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会做既是准确把握科学世界观的结果,也是娴熟运用科学方法论的结晶。敢想与会做的有机结合,让响堂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二是乡村文化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乡村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有机统一。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助力“文旅+”“+文旅”业态加快发展,将“文化珍珠”串成“最美项链”,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构建融合发展新机制。四是文化惠民与文化智民无缝对接。既要拓宽和提升文化供给,直接满足村民的文化生活需要,也要助力村民的思想自觉,丰富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生成人的精神独立性高质量发展样态,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五是党建引领与全民参与系统耦合。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华光栀家”党建服务品牌,开展各类党建主题教育活动,融合共绘“红色乡圈”,每名党员分片带动10户村民,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衔接共促、深度耦合。
总之,响堂的新探索表明,文旅融合是主攻方向,把文化融入村味、村品、村艺、村趣中,使乡村成为城里人诗意的“栖息地”、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三产融合的“催化剂”;生态共栖是鲜明特色,响堂外在上融合山谷自然特色,内在上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既有好看的外观、又有有趣的灵魂;文明浸润是内在要求,强化价值认同,建构精神秩序,将文化的软约束上升为治理的硬制度;文化铸魂是源头活水,让好山好水洋溢着向上向善的力量,让希望的田野充盈着文化的繁荣,让乡村充满生机与活力。四者你中有我、关联递进,揭示了新时代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彰显了原生田园风光、原真乡村风貌、原味历史质感的时代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宣传部;中共江苏省委老干部局)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