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先进数字技术手段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破解党建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如何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形成“互联网+党建”的新样态,进而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这是对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也是高校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党建引领信息化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着“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党建空间阵地缺乏或使用率低,支部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慧化程度较低,支部工作的过程进展情况很难被及时、完整、准确地掌握,制约了学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针对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能见度”不高,支部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江苏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协调组织信息化管理等部门和相关专家,在校内外开展调研,反复论证,开发出“支部在线”智慧党建信息系统,实现党支部工作的“伴随式数据采集”和支部活动的全方位记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了空间多维构成、功能自由组合、支持活动形式多样、信息化设施充分融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多功能新型党建工作空间——“红信云”,解决了支部党建活动对多样化空间阵地的需求,大大方便了支部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科技助力,让支部工作更智慧。“支部在线”坚持“数据伴随式采集”理念,让日常工作中众多繁杂的流程环节实时转移到线上,具体功能覆盖了“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费缴交、支部共建、民主测评、工作任务分解和跟踪监测等各种应用场景,设置了支部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总结、资源建设和数据汇总分析等各个重要环节,实现对基层工作的有效跟踪和实时管理。
二是数据赋能,让支部工作更规范。坚持支部活动过程实时记录,在“支部在线”系统环节中嵌入各种标准化的工作模板或指南,使支部工作更加规范,同时采用轻量级应用,避免增加过多工作负担。通过对记录数据进行沉淀、转换、统计、分析,实时全方位呈现支部的活动全貌和成员动态,快速形成支部画像、党员画像,为各级党组织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信息共享,让支部工作更畅通。“支部在线”将各类活动信息、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将各方人才、红色资源、文化阵地、新型媒体等党建资源建设在平台内全维度、系统性地呈现,逐步建立了从学校党委、二级党委、支部的三级分层工作体系,为各方成员建立起畅通高效的工作渠道,实现全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全面覆盖。
四是空间保障,让支部工作上台阶。“红信云”空间不仅拓展了支部工作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强化了支部党员教育资源的云端建设,创新打造与实体空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数字空间,形成支部党建工作的“一体两翼”,并带动业务领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研究,提升支部党建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服务师生成长、服务学校事业、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支部在线”智慧党建信息系统依托学校移动校园超级APP“爱师大”平台,已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使用,初步取得良好的应用反馈效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信息化助力党建工作方法创新
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刚性制度结构与柔性现代治理技术的融合,也是多元社会治理体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提升基层党建的统筹力、引领力和创新力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一是“固本”要有抓手。通过活动分类、流程设计,“支部在线”明确了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工作的时间点、任务线、流程图,覆盖全校260余个支部、6400余名党员,全校三级党组织赋权管理人员近1000人,支部工作透明度更高。既压实了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的工作责任,更逐步推动了支部工作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支部工作凝聚力更强。
二是“强基”要注重实效。“支部在线”动态获取全校支部建设相关情况,打破了支部工作信息壁垒。通过首页优秀活动展示、活动预告等方式,搭建了全校支部展示交流的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普通党员也可以通过点评等方式对支部活动进行评价,互动性交流增强了普通党员的参与感。
三是“创优”要凝聚合力。通过党建空间阵地保障和数字化系统运行,全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呈现良好建设效果。在相关评先工作中,学校组织部门通过数据沉淀与智能分析,实时调取申报支部的相关情况,为工作研判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支部在线”“红信云”的建设和使用与“爱师大”“师大方云”等学校信息化平台形成了集成效应,逐步养成和提升了党务工作者在数据报送、资料共享等工作中的信息化意识、素养和技能,起到了“为党务工作减负,为党建创新赋能”的作用,打通了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激发了学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实现数字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党建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我们在推进数字化党建工作中发现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支部在线”平台仍处于不断调适完善试用阶段,各支部使用情况不均衡,全校党员信息和支部活动数据还不够全面、准确;二是部分党务工作者数字能力与党建数字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开展数字能力培训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数字党建各要素、各环节协同度还不高。基层党建是一个由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要素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受限于党组织间的协同度不一,有可能存在相同信息在不同级别数字党建平台中重复出现等,从而造成任务不减负、反而增负的现象。这就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运用数字化思维,从人才队伍建设、党的组织管理、党的服务形式上实现数字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数字化认识,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培训,一方面加深对党建工作数字赋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打破党务工作者原有的“舒适圈”;另一方面,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数字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且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宣传教育,真正实现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活用数字技术,规范党的组织管理。深入研究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积极推进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断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维创新党建工作,将信息化活用至党建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实现与各部门各单位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三是搭建数字平台,创新党建服务形式。一方面,要加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各单位各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创新党组织活动,丰富党性理论教育、党的政策宣传内容,创新党的服务形式,真正形成“党员连在线上、支部建在网上,工作放在云端”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样态。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