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肩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重大使命,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担当。
聚焦双招双引,增添创新发展新动能。聚力打通招商项目和人才项目衔接壁垒,推动招商招才“出双入对”,加快“人才、资金、项目”打包引进。加大科创型企业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泛半导体等主导产业,强化对“引领型”“链主型”等创新企业招引和培育,不断加大与中国科学院药物所等大院大所的对接力度,持续紧盯上海、苏南等地区的四大行五大所、知名资本、资深专家等人脉资源广、信息渠道多的组织或个人,利用新出台的半导体以及生命健康产业促进政策加大对已落户科技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企业媒介捕捉一手的科创项目信息。构建全区域全员招商体系,组建“熟知科技前沿、掌握产业趋势、精通项目流程、具备谈判技巧”的专业化科技招商队伍。积极推动活动招商、资本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坚持“走进来”挖潜,推动一批知名投资机构以及院士工作站等优质产业平台导入优质科创项目;坚持“走出去”扩源,针对半导体、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举办发展合作恳谈会,邀请国内外成熟项目客商代表、科研院所、投资基金、合作机构各类代表参加活动,重点发挥产业基金的资本纽带作用,多措并举用好资本力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创项目引进。加快落地一批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真正招引到一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企业。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大力集聚“科学家”人才,重点引进主导产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大力集聚“工程师”人才,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大力集聚“企业家”人才,在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的同时,加大对本土企业家二代的培育,推动企业顺利实现代际传承。加大人才政策引导力度。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引才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重点企业、有标志性的顶尖人才团队,给予量身定制的差异化政策供给,逐步形成更富含金量、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更具示范意义和辐射作用的产才融合高地。加强社会合作。用好社会组织、用人主体、人才个人等力量资源,建立健全社会化引才奖补机制,加大中介机构、猎头公司招才引智奖励力度,最大程度激活第三方引才动能。
培育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壮大创新梯队,分层次、阶梯式培育标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企业矩阵。实施上市企业领航计划。注重引导实力强、质态好的企业精准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聚力聚焦高端、高新、高效和特色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并辅助企业进行资本联姻,熟悉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目前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拥有本土上市企业4家,争取“十四五”期间新增本土上市企业5家以上,加快推进一批“白名单”企业上市步伐,鼓励三一重工、江东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深入开展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股改上市、规模发展“四大行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更多企业向亿级、十亿级、百亿级规模迈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护航计划。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库,引导中小企业深耕关键环节、细分领域进行科技创新,挖掘一批研发能力强、管理规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坚持梯次培育,推进企业尽早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注重对接优质中介资源,建立科技型企业周报告、月点调制度,动态掌握企业申报要素,及时进行跟踪服务,紧盯申报落选企业,及时总结原因、补齐短板,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集群规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引航计划。紧扣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目标,发挥政策扶持引导作用,促推企业做“发明专利拥有者、产品标准制定者、科技创新领跑者”。围绕“做大数量、做优质量”目标,尽快摸排区内新注册、新招引的科技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将主要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拥有发明专利1项或其他知识产权4项以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4%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培育库重点培育,在企业申报初期给予经费支持、政策引导、专题培训。开展“走科企、解纾困、育高企”行动,切实做好科技宣传指导和企业申报相关工作,不断壮大科技企业集群规模,加快“科技型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链条培育进度。
加快要素集聚,打造创新发展新生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依托以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企业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科技孵化中心作用,建立支持自主研发、促进成果转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自主创新逐步由外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布局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力争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覆盖。立足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上海、深圳两地创新中心,推进“园区自建”“校地共建”“企业联合共建”等多元化孵化载体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打造成为更高能级的双创载体空间。健全“多层次”扶持体系。围绕科技型企业招引培育、研发机构和科创平台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人才集聚等方面,研究制定覆盖各类创新主体、涉及科技创新各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政策,围绕促进项目落地、研发创新、市场扩张、平台建设、金融支撑以及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等方面对企业投资兴业进行全方位支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采取梯度培育、差异扶持的定向帮扶措施,搭建专项引导资金、基金投资、银行科技贷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增加、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强化“全方位”指导服务。建立完善“助创”专员服务制度,紧扣政策申报、审批、兑现等重点环节全过程指导,紧盯孵化期、加速期、成熟期等发展程度差别化引导,最大限度减轻企业在办手续、走流程上的负担。管委会制定了《重点建设项目帮办代办工作方案》,开设“26度”专项服务模式,扎实推进“帮代办”服务。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行科级干部分组包企、一般干部包企帮办制度。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金牌保姆式服务”,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营商环境。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常委、副县长,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