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扩大内需增强徐州发展动能后劲

发布时间:2023-07-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吴卫东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徐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放大徐州作为生产循环大基地、流通循环大枢纽、消费循环大市场的优势,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后劲。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把稳经济发展定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国新零售标杆城市为引领,持续增强消费主引擎作用。打造多元消费场景联动苏新消费推出淮海新消费四季购物节系列活动,全面激活消费潜力,点燃消费热情。开展江苏味道、飨味徐州”“徐味纷呈、胃来精彩等餐饮消费活动,举办中国彭祖伏羊节,大力发展老字号、品牌餐饮、网红打卡新地标等消费场景,积极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围绕国潮汉风·夜彭城品牌,聚焦夜学、夜赏、夜娱、夜游、夜宿等八大业态主题,打造彭城风华等一批夜间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消费辐射能力高品质打造中心商圈,推出沉浸式潮流情景街区,加快建设商业新格局,辐射集聚周边彭城壹号、文庙街区等商业业态,商圈辐射半径已扩展至150公里,重大节假日外地居民消费占比最高超50%。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园博园、海洋极地世界等相继建成运营,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确立一圈一竖一横两发散营销战略,提高游客对徐州的知晓率和关注率,着力将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城市会客厅、消费首选地。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主题店和高端定制等新型业态,加快高端商业入驻,促进品牌集聚,不断提升城市商业的高端化、国际化水平。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开展传统零售业数字化提升,推进优质商业载体提档升级,推动户部山步行街等争创国家级高品位步行街。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抓牢抓实项目建设,完善扩大投资机制,着力提高投资效率、释放投资潜能、拓展投资空间。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建立实行项目建设八项举措,落实跟踪通报、考核奖惩、观摩点评、督查考核、要素配置等工作举措,针对重特大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凝聚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不折不扣落实促进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制造业投资扩量提质。聚力打造字型高铁枢纽,开工建设潍宿高铁,推进徐菏普铁前期工作,加快实现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全线贯通。推进云龙湖实验室省重大区域科创平台建设,支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鼓励撬动民间资本投入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作用,着力清除政策、资金、环境因素等对民间投资的制约,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加强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逐步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创造新兴需求活力。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导向,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定位和发力重点,夯实新发展格局的物质基础。促进产业提质升级集中力量、集中资源谋划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分别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定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市两化融合水平指数66.7,居全省第4。徐工全球数字供应链平台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汉云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跃居全国第2,持续打响工业互联网看徐州品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支持工程机械、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聚焦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等制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与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集中攻克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工程机械领域全自动变速箱、高压大流量液压阀、高性能柔性臂架等63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徐工集团自主研制的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被誉为全球第一吊220吨起重机整机国产化率达到100%。工程机械主要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达26.4%,其中13类主机稳居国内第一,起重机械、移动式起重机、水平定向钻保持全球第一。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行“8321”服务模式,推动检验检测行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和江苏精品认证、省质量信用等级认定,推动徐州企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由速度向质量转变、由产品向品牌转变。

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衔接合力。持续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能,促进供需有机衔接,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协同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发布《徐州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全覆盖,努力打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区域营商环境高地。全力做强枢纽经济立足徐州区位优势,完善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建设形成公铁水空管五通汇流立体化交通网络。高质量建设淮海国际陆港,与连云港联合建设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创新性将中欧班列与京杭大运河有机结合,实现国际班列+海河联运全程运输新模式,省内首次开通中欧班列冷链班列。大力推动境内外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与2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城人口扩容、产城融合,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县区一地一定位竞相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村经济新动能,构建两轴三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牵头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徐淮阜高速、台睢高速等互联互通工程顺利推进,徐州至淮北、宿州等跨省际快速路建成通车,与淮北、宿州市分别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区域合作扩展到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生态共治等六大领域52个具体事项,区域协同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着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内需发展后劲。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紧盯发展需要和市场主体需求,制定实施《新形势下稳经济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徐州市落实省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等政策,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筑牢产业富民基础。促进就业富民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在徐州”“春风送暖等就业行动,2022年举办招聘活动1000余场,招引高校毕业生5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万人。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提高劳动者报酬水平,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提升经营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保改革,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实现新增参保7万人。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群众提供有效托底保障。

(作者系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