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素质“新农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05-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徐曙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新时代需要新农人,新时代呼唤新农人。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结合实际全面谋划培育新农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队伍保证。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建立培育体系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镇江视察,勉励我市农业专家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我市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发言后指出,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省农业农村厅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培育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我们把握新农人的内涵和范围,把新农人定位为具有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能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高素质涉农人才,不以其年龄、性别、生产经营规模划界,而以其具备的技能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为标准,选择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孵化培养。针对新农人成长特点,确立了帮解决问题、不指手画脚,帮上下沟通、不越俎代庖,帮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帮优质服务、不拔苗助长四帮四不培育原则;成立了培育新时代新农人工作专班,制定了《镇江市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和《镇江市培育壮大新时代新农人队伍专项行动方案》,初步构建起新农人全链条培育体系。

二是突出引育并重壮大群体规模十三五以来,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累计引进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83名,其中博士学位占比达到90%;建立了高素质农民人才库,依托镇江市数字农业农村实践基地等载体,加强农民培训,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7万余人次;在全省率先出台《选拔培养优秀乡土人才计划》,将81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农民培育师资队伍,累计选拔培养市级以上优秀乡土人才566人;分层分类开展职业技能竞赛100余项,120名涉农人才获评市级以上技术能手。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优化成长环境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710家、家庭农场4501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192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03家。建成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6家,培育创业领军人物式导师30人,为广大农民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坚决破除四唯倾向,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职称评价机制,推出乡村振兴技艺师系列职称,累计评定高级职称97人;实施优秀新农人培养计划,2023年首批选拔31名对象纳入优秀新农人培养计划名单,魏巧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华梦丽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镇江市被列为全省新农人培养重点支持城市。

 

踏上新征程,我们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新农人培养模式,久久为功、守正创新,培育更多有文化、有技术、有梦想、有情怀的新农人,加快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镇江样板。

一是以求贤若渴之心吸纳新农人涌入农门镇江敞开胸怀欢迎一切优秀农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镇兴政策效应,给予来镇留镇人才真金白银支持、真情实意礼遇。坚持不拘一格引才欢迎返乡下乡大学生、城市能人、退伍军人、在乡创业乡贤、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群体来镇,在创业补贴、财税优惠等方面予以倾力支持。坚持点面结合引才联合在镇高校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宣传,常态化举办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在校学生全面了解农村现状和发展趋势,转变轻农弃农思想,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实施农村医学生和乡村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注重培养现代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农业领域急需人才,支持他们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坚持五湖四海引才加大走出去招才引智力度,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重点农业企业合作,实施柔性引才工程,引进更多候鸟型人才;实施大学生聚镇计划,在国内重点农业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举办高校大学生集中云招引、招才引智镇江日等引才活动,发掘和引进更多农业人才。

二是以精细育才之举助力新农人逐梦沃野坚持以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系统实施新农人培育工程,让更多新农人加速成长、脱颖而出。打造高标准培育基地聚力打造农业产业孵化平台,建设亚夫新农人学院、新农人教育实践基地等载体,集聚农业创新资源,瞄准育种、循环农业、数字农业等关键技术和科技前沿,针对性开展实验教学,为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电商经营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大家在实践中提升农业技能。开展高素质教育教学分层分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等职业技能培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师资队伍规模,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田间地头+流动课堂”“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实地调查+现场指导等教学模式传授农业技术、解决农业难题,让农业知识更加实用适用、入心入脑。推进高水平合作共建引导和支持涉农高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特色学科共建、科技协同攻关,组建农业创新联盟,利用联盟规模化、专业化优势帮助农户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三是以真情实意之策吸引新农人安营扎寨坚持换位思考,聚焦农业人才所需,竭尽地方政府所能,从要素保障、创业成长、融资支持、项目运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广大农业人才愿意留”“留得住以有力保障留人统筹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盘活抛荒田、山林等闲置资源,鼓励农村土地复合利用、集约利用,尽量满足农业用地指标需求;优化财政+保险+银行合作机制,用好苏农贷”“镇农贷三农助力贷等金融工具,创新开发新农人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应用。以优质环境留人努力破除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各类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农村,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保障水平。用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农业领域并联审批、容缺审批等改革,推动更多农业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优厚礼遇留人畅通新农人婚恋交友、子女上学、老人赡养等服务保障,着力解决好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彰显人文关怀。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社会贡献大的新农人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评优评先人选,增强新农人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是以知人善用之为激发新农人内生动力优化用人机制,搭建广阔发展平台,激发新农人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树典型引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孵化培育农业创新创业主体,培养更多农业农村科技创业带头人。举办十佳农民”“百名优秀新农人等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农业人才拼搏进取、再创佳绩。注重优机制重用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乡村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政府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注重聚合力巧用支持建立新农人产业发展联盟、联合会等民间组织,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错位发展战略,组建人才+技术+产业聚合平台,让分散发展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攥指成拳、抱团发展。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