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渔村的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24-06-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洪耀    

从一个曾经贫困的江南小渔村蜕变成为如今的千亿元级经济航母,经过50多年的接续奋斗,我所在的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成功书写了一部美丽乡村蝶变记。如果要问其中的发展秘诀,我认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与全体长江村民一起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发扬团结拼搏、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齐心协力,敢想敢拼,共同描绘出一幅繁荣富裕又十足现代化的江尾海头幸福图景。

沉甸甸的接力棒

我的父亲李良宝是长江村的老书记。一直以来,他都倡导关爱百姓、善待职工、回报社会。自小在这一思想熏陶下长大的我,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回想起他带领村民致富的往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创业起步阶段,父亲怀揣着村民们凑出的700元经费,和几位农民一起创办了两座小砖窑,积聚起长江村发展的第一桶金;沿江开发期间,父亲不畏艰险跳入江中,以身作尺建码头,推动长江村走上发展之路;新农村建设后,家家住别墅、人人有股份、户户有存款、年年有保障……

2013年,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长江村发展的接力棒,父亲奔走的身影,村庄日益的焕新,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更加坚定了带领全体村民职工共走幸福康庄大道的信心和决心。任职村党委书记以来,我把务必发展好经济,务必发展好民生作为工作指引,推动长江村始终坚持经济与民生两翼协同高质量发展。如今的长江村,以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主导,村级经济实体——江苏新长江集团营收超1200亿元,形成了冶金制造、港口物流、船舶工业、高端房产和金融投资五大支柱产业,连续多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经济发展好了,全体村民就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我在送别墅、送股份、送黄金老三送的基础上,推出送健康、送文化、送保障新三送,构筑起一张大连接、广覆盖的村级保障体系网。收入多元、福利丰富、保障全覆盖,我们欣喜地看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村级协调发展路径不断提升,长江村的共富之梦逐步变为现实。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长江人始终相信,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近年来,我们在支持教育事业、抗险救灾、扶贫帮困、援助抗疫等方面慈善捐赠累计超亿元;与内蒙古太仆寺旗五福村、新疆央布拉克村、徐州仝海村、盐城淮河村等结对帮扶,参与红石榴计划定向资助民族地区等,为的就是将关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202312月,长江村发起举办长江大保护与乡村振兴百村座谈会,邀请长江流域近百个村庄代表齐聚一堂,总结交流长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成功经验,由我作为发起人之一,提出共护母亲河、同建幸福村的共同倡议。我村从今年起实地走访长江上中下游的一些村庄,对接帮扶、共治共建,与长江流域各个村庄携手并进,协同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让一江碧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从长江奔向海洋

沿江,是我们的地理优势,生长在长江边的我们深谙靠水吃水的道理。我们抢抓机遇建码头,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在6公里岸线上陆续建起5座码头,长江港口第一村也由此而来。

依托港口建设,集团的拆船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几年之内便跻身全球前列的绿色环保拆船基地。2003年,当时全球吨位最大的超级油轮——“海上世界号到长江拆船厂拆解。随着它的到来,问题也接踵而至,这艘超大超高的船舶如何安全通过江阴长江大桥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压舱、切割、看潮汐……经过多方验证、几经尝试,终于成功让这艘船进入到长江拆船厂的港池。经此一役,我清楚地看到了江阴长江大桥对通行船高的制约性,遇到更高更大的船舶该如何处理?是否就这样放弃难得的发展机会?这显然不是我们长江人干事创业的风格。为此,我主张让企业走出去,下定决心,带领大家从长江奔向海洋。

说干就干,2010年起,我们在浙江舟山定海区投资近70多亿元建造了集造船、修船、拆船、金属资源利用和海洋工程为一体的大型船舶产业园,推动长江村的港口产业从内河走向海洋,从国内走向国际。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大手笔的异地投资,一开始还是顾虑重重,但2015年的一件事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5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产业园,并鼓励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增强信心,拼搏向前。这给予我们极大的动力与鼓舞。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修造船业一路高歌猛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G+智能制造正深入我们的生产领域,通过加快脚步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等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目前造船订单已经接到2028年。

如今,俯瞰江海岸线:一艘艘货轮往来穿梭,一台台吊机忙碌不停,一座座码头连点成线……星罗棋布的航道让通江达海之梦成为现实,让百舸争流有了乘风破浪的舞台,也让长江的未来有了更多的诗与远方

刷新村民的幸福指数

村民吹哨,干部报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们时刻牢记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村区老龄人口的增多,原先的老年活动中心已超负荷运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召集村两委研究解决方案。为了尽早为老年人提供适宜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我们坚持快选址、快施工、快投用。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易址而建的新老年活动室很快投入使用,受到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除了老年活动中心外,村内新建的4个休闲纳凉区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聚集点。每天清晨或傍晚,村民都会在那里闲话家常。有了好的阵地就要充分利用起来,我要求村干部、网格员走近村民,给大家宣传安全、文明知识;以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家园为抓手,科学构建乡村治理新局面;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中,注入数字化动力赋能智慧乡村新治理,不断提升村庄治理公开化、高效化、精准化水平。

村里方方面面都能为我们考虑到,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太幸福了。每每听到村民这样的赞赏,我总会越加充满干劲:我们就是要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让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只要始终把服务村民、造福村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村民的想事、急事、难事落实解决到位,就能不断刷新百姓们的幸福指数。

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大家都很珍惜。想起长江村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总会不自觉地感慨: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站在风口就能飞起的奇迹?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一路向前的勇气。

对我而言,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百姓幸福了,我就快乐了。未来,我将与全体村民职工一起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走好新时代共富之路,让更多百姓共享高质量发展下的幸福成果。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