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助力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

发布时间:2024-10-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王洪俊    

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既求量更求质,既要高效率更要可持续。在推动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中,文化企业要充分发挥链接市场、整合资源的优势,将着力点放在要素端和生产端的变革优化,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引领,谋划双侧一链的文化数字产业生态链架构和“1+3+N”的数字化产业布局,用数字技术提升文化产业能级,不断促进生产、产品、业态与服务、消费、管理的创新升级,推动形成更完善更强健的文化产业链生态圈。

激活平台动力,加强文化服务数字内容供给

平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载体。文化要素在一个统一大平台上能更好实现有序交易、顺畅流通。江苏省文投集团发挥在场、在线交易平台优势,建设并上线运营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交易平台(下文简称平台),推动构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文化数据全国统一大市场。

以文化数据交易为纽带打通供需两侧集文化资源数据与文化数字内容的展示、交易、分发等功能于一体,平台为文化数据提供确权、交易、溯源、维权等服务。文化数据交易功能的实现,凸显了交易这一关键节点作用,有效发挥了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了文化数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打通了文化产业供需两侧。目前,已发展会员23家,区域经纪会员单位1家,行业运营中心1家,数据超市22家,挂牌图片、音频、视频三维全景等种类近7000条文化数据。

以文化数据入表为契机增强内生动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为广大企业盘活资产、扩大规模,减轻负担、增加融资带来重大利好,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激活资源、盘活存量,促进流通、增进交易带来广阔前景。平台重点分析文化数据的影响力、消费力等,构建内容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用户价值、法律价值等五个维度的评估体系,通过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等方法,对数据资产的市场价值、使用价值、潜在价值进行评估。

以文化数据采集为驱动引来源头活水突破物质性约束、打破时空限制,以数据形式进行采集、记录、存储,也是一种对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承。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对文化数据进行整理、利用,开展规范化入库,让文化数据进入专网、形成体系;实行可视化管理,让文化数据能够看得到、可管理;推动智能化应用,为文化数据提供导引、强化研究,为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式呈现、全样态展示、全维度阐发、全媒体传播打下资源基础。

激发产业活力,推动传统业态数字化转型

活力,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体现。要想实现文化产品叫好又叫座,不是靠固守舞台唱大戏,更不是抱着金碗等奶喝,而是要将藏在深闺里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走到百姓身边,实现传播力的最大化。省文投集团从文创、文艺、文旅着手,以数字化推动传统业态升级、消费体验提升、产业活力迸发。

为创意搭建数字载体联通文创与产业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打造出发,搭建数字文创平台,强化创意与实体产业的链接,提升创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组织文创赛事为基础,搭建紫金奖数字文创平台,集聚设计端、制造端、营销端资源,助推设计师孵化、创意落地和产品转化。以IP为核心,围绕IP孵化、文创生产、产业转化主线,紧密结合产业,建立数字内容工业化生产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协同发展。

为剧院打造智慧大脑联通艺术与观众坚持艺术为民理念,建设江苏大剧院智慧剧院,打破艺术围墙,提升观演体验。智慧剧院以文艺为中心,艺术家、粉丝和普通文艺消费者、艺术创客为对象,打破地域、空间等局限,开展数字演艺研究,拓展数字舞美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用户为根本,运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数字孪生等技术,强化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持续输出更优质的文艺服务、更广泛的业态范式。

为文旅建设云平台联通景点与游客面向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文旅消费需求,积极建设大运河云生态+苏心游智慧文旅平台,推动旅游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和行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实现省、市、县三级文旅平台及其旅游资源衔接互通,共建共用共享,集成优化全省文旅资源总入口;探索元宇宙应用底座建设,丰富平台内容资源,充分融合景区场馆、公共服务、民宿餐饮、交通导览、文艺产品、商业服务等信息,为文旅产品扩容提质增效。

激扬市场潜力,推动新型文化业态培育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因应时代之变,从文化出发,于产业着手。要不断培育和壮大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形式,持续推出适应现代生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紫砂·APP,从非遗传承做起,运用区块链技术,将紫砂文化数据化,让传统技法、时代风格、大师特色在平台确权、资金链存证中传承赓续。数字文创平台,从创新创意抓起,探索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在紫金奖文创大赛中的应用,为数字化作品的设计创作开辟数字赛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从文化集聚做起,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的知识图谱技术,将运河文化搬上云端,以知运河”“探运河”“游运河,让运河文化更易保存、更易感知、更易传承。

更具内涵更有潜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助力文化场景从简单的、单维度的观看欣赏变为多维度、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提升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播。舞台上,民族舞剧《红楼梦》加入现代数字投影,为传统舞美加入时代元素,形成虚实相生的美学布景,造就视觉惊奇之效,产生远超实景的艺术效果。景区里,为扬州瘦西湖开发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项目,用数字光影矩阵支撑,以唐诗、演艺串联,还原春江花月夜盛景,形成灯在景中生,人在灯中游的游园效果。展览中,运用投资参股推动遇见博物馆南京馆落地,用现代光影技术更好呈现文物状态、生动还原使用场景,推出遇见古埃及”“遇见敦煌”“三星堆光影等引爆城市流量产品,成为新型文化空间标杆。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将数字化应用作为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新动能,促进消费空间在线化、消费品类多样化、消费体验场景化。依托IP研发和元宇宙技术,在苏州平望古镇、苏州湾博物馆以及常州焦溪、扬州瓜洲等城镇更新项目中,打造数实双维文旅新业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带来主客共享的综合性文旅体验,实现文化消费场景化。顺应网络消费趋势,利用直播技术,在共同奔富·兴农有我——‘紫金杯乡村振兴志愿直播季活动中,以说故事的形式展示土特产和非遗手作,将助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搬上互联网,实现文化消费平台化。满足碎片化观影需求,利用生成式AI技术,建设短剧基地,将单一的文化内容生产关系转变为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的多元数字文化内容生产网络,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非遗项目、文物项目等送上大小屏,实现文化消费多样化。

(作者系江苏省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