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重要保障。灌南县人民法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人民法院职能定位,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体系,精准对接乡村司法需求,积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全面释放司法效能。
结合乡村实际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灌南法院自觉融入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着力在治理理念、平台、方式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由“末端诉讼”向“前端解纷”转变。
强化多元共治理念。理念是创新乡村治理的逻辑起点。灌南法院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以“重源头、聚合力、优流程”为着力点,努力实现司法审判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强化源头预防化解,推动纠纷预防化解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联合建强乡村调解组织,压实源头治理责任,实现全县万人起诉率转升为降。突出乡村治理协调联动,依托融合法庭“进网入格”,努力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优化纠纷化解流程,微解纷平台覆盖对接所有镇村,依托平台推进矛盾纠纷实现村镇县递进式预防化解。2024年,全院民事一审收案数同比下降10%以上。
加强共治阵地建设。平台阵地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支点。灌南法院会同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全面推行“党建+审务工作站”,点亮乡村法治星火;会同县邮政公司打造“法务+邮政”乡镇智能诉讼服务站点,提供家门口式诉讼服务;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平台阵地建设,推动双向入驻、诉源共治,强化非诉引导、诉调对接、融合调解、分层过滤和诉讼服务功能,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党建+审务工作站”“法务+邮政”、乡村治理平台融合对接等经验多次被省市表彰,并被《人民法院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优化共治方式方法。方式方法是推进乡村治理的路径。灌南法院着力从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上入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完善诉讼通报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纠纷越级等情况研判通报,推进乡村多发案件司法数据归集、监管、分析,加强排查预测、研判预警、源头预防。强化优质解纷资源下沉,做好诉讼与非诉讼实质对接,加强对非诉解纷法律指引和业务指导,“一挂五联”工作法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培育壮大乡村法治队伍。指导新集镇调委会妥善化解300余户欠付土地租金群体信访案被评为全市执法司法典型案例。
立足审判职能充分激发乡村治理效能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办案就是治理。灌南法院坚持以公正裁判引领乡村治理,坚持“三个效果”相统一,努力作出让老百姓尊重、认可、信赖的司法裁判,推动“结案了事”向“案结事了”转变。
坚定维护乡村和谐稳定。灌南法院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村霸”“市霸”以及纠集社会闲散人员、为非作歹等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幼老弱等特殊群体权益犯罪行为。开展整治养老诈骗行动,向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促进行业监管。严惩缅北电诈、组织传销、走私毒冻肉、销售病死猪等违法犯罪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妥善审理各类涉农民商事纠纷,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和以案释法。抖音骂人被判侵犯名誉权案维护网络空间清朗,原配向第三者索要赠与财产获赔案维护公序良俗,高价彩礼返还案倡导正确婚恋观,非法狩猎野生鸿雁向偷猎者亮剑案入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以法治大力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
用心用情做实为民司法。灌南法院树牢“如我在诉”理念,在全面推行“党建+审务”“法务+邮政”打造乡村微法院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司法惠民措施,推进诉讼服务由“线下办”“线上办”到“掌上办”蝶变升级。全面推进民商事案件、执行案件无纸化快速办理,大量民商事纠纷通过“诉调对接+速裁快审”机制快速处理,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天候畅通,半数以上法律文书线上即时送达,在线调解、开庭让千里万里诉讼同屏,提升诉讼服务品质。大力推进涉农民生案件执行,加大对乡村民生案件审执力度,贯彻“优先接待、优先立案、优先查控”理念,健全“承办人负责+团队长指导+局长督导”办理流程,用足用好各项执行措施,严厉打击拒不执行行为,加大涉诉困难民众司法救助力度,更好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专业引领提升治理能效。推进乡村治理组织法治化建设。灌南法院围绕城乡突出治理难题,强化规则指引供给,持续指导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行业规范等自治规则,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统筹推进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法治大讲堂、精品案例推送等,培育和增强乡村规则意识,促进养成通过法治方式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坚持诉源、案源、执源、访源“四源共治”,加强程序引导,做实做优各类调解,完善纠纷实质化解工作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构建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网络。
回应群众关切贡献乡村治理司法智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参与乡村治理就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关注人民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
着力降低纠纷化解成本。灌南法院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推进多元解纷文件,强化婚姻家庭、金融、物业、房地产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行业监管+类型化纠纷化解”,做强做实各类解纷组织,积极提供法治样本和解纷指引,畅通线上线下非诉讼与诉讼平台对接机制,完善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努力让群众解纷“只进一个门、纠纷一站清”。汤沟厂镇融合调解室化解酒企地界纠纷案被《新华日报》《江苏法治报》等报道,并入选江苏省商会调解典型案例。
着力拓展执法办案效果。灌南法院密切关注审判执行工作折射出的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排查分析乡村治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建立涉诉信访大数据分析报告制度,及时通过情况反映、涉诉分析、司法建议、法治提醒函等形式向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组织提出意见建议,提高乡村治理精准度。如针对农村老人反诈、矿产资源保护、道路限高限宽、乡村医师资质管理等司法建议均被相关单位采纳,促进补齐短板,堵塞治理漏洞。
着力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灌南法院创新打造审务立体化融合平台,将融合法庭建设、微解纷“三进”、无讼村居创建、村情民意调查、纠纷多元化解、纠纷态势分析等融入审务立体化融合平台,平台覆盖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全面对接各类乡村治理组织,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
着力汇聚乡村治理合力。灌南法院制定参与乡村治理相关标准规范和操作指引,加强与乡村治理组织沟通,定期反馈情况,研判风险防范重点,丰富案例推送、业务培训、示范调处、旁听庭审等形式,做实调解指导工作。全面推进激励考核,干警编入乡村治理网格,深度参与纠纷调处、风险防范、业务培训、座谈交流、优秀调处案例评选等网格法治化运转事宜,不断提升参与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作者系连云港市灌南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