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经从一条高速公路演变为联通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九城市的区域科创战略平台。江苏协同联动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是经济大省体现更大担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要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战略契机,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和深度融合,促进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发展。
打造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实践新标杆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协同联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引领长三角科创一体化进程,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文件将“创新共建”作为五项基本原则之首,要求“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2024年7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首要任务就是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
协同联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有利于重塑区域竞合关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长三角各区域围绕招商、引才、基建等方面开展激烈竞争,区域间要素流动受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科技设施资源共享体系加快建设,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取得进展,科技龙头和创新链主企业增长强劲,各类创新功能平台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要素流动效率不断提升,区域科创一体化展现出强劲动能。在新格局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坚持以科创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共享区域合作成果。五年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以占全国1/24的人口和1/120的区域面积,贡献1/15的GDP、1/8的高新技术企业、1/5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同时也要看到,协同联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制度性障碍和外部性挑战,需要不断优化跨区域科创协同的体系化制度安排,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引领区域科创一体化中更好发挥引领性作用。
为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这就要求我们从技术突破、要素配置和产业转型三个方面,思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赋能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内涵。
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关键共性技术往往投资大、风险高,攻克时间漫长,仅靠一两家企业难以突破。长三角地区产业关联性强,共性技术需求旺盛。九城市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以有组织科创的方式,聚合区域内各类企业主体和科创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带动区域产业链升级换代,实现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依托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加速基础性研究,搞清楚共性技术背后的原理性问题;利用各类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转化平台完成共性技术的应用、开发与转化,努力贯通创新全链条。
提高科创要素优化配置能力。科创要素自由流动是科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加快提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人才、技术、资金和数据等科创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力。一方面,破除阻碍科创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约束。加快各类资金跨区域流动的制度化安排,完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风险共担机制,创新区域金融一体化监管模式,打通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卡点堵点。另一方面,增强科创要素协同开放性。加速科创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和协同能力,避免因重复分散投入导致的创新效率低下问题。探索突破性的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增强技术创新的全球供给能力,组建投早、投小、有耐心的联合基金,推出数据跨境流动低成本、便利化、易操作的系列举措。
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推动长三角形成错位竞争的新产业格局,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新产业协同发展有效载体,以高精尖科创要素投入替代传统的大规模生产要素投入,以统筹谋划科技创新来牵引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调构建区域新产业发展格局。发展新产业,关键是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的各类产业联盟平台优势,加速探索科创及产业飞地的合作运营新模式,在财政、基金、税收等多方面探索跨区域的利益共享模式。
乘势而上谋求协同融合新突破
当前,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要以集成性思维构建科创战略体系,以发展性思维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以开放性思维培育开放创新生态。
构建科创战略体系。推进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发展,需要以集成创新视角,与区域内重要科创战略联动发展。协同联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既要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度对接,又要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融合联动,切实提高长三角科创战略的协调性。同时应注重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发挥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战略互动。
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一方面,推动大中小各类企业跨区域融通创新。充分利用各类重大科技项目、长三角科创云、大企业开放创新计划等科创协同平台,完善落实各类政府研发资助政策,依托企业开展各类应用基础研究,推动长三角九城市的大中小各类企业融通创新,让新技术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依托长三角九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基础实力雄厚的综合功能园区,积极发挥创新特区的群体优势和联动效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针对产业链的断点、痛点、堵点进行科技攻关,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区域产业创新策源能力。
培育开放创新生态。协同联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长三角各类国际功能平台和科技合作通道优势,进一步优化科创要素全球配置能力。立足长三角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势,持续对标高标准知识产权管理、行业技术、科技法律法规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国际先进规则。立足长三角科研力量和科技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全球高价值创新链分工,探索“科技出海”新模式,提升国际科技治理话语权,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