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陈文军,2004年自部队转业进入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玄武区人民法院孝陵卫人民法庭庭长,曾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省审判业务专家”“江苏好人”“南京好市民”等荣誉。2024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其“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当法官,是我的人生梦想。2004年,我脱下军装换上法袍,带着部队淬炼的忠诚与坚韧走进玄武法院。20年里,我先后在民一、民二、民三、孝陵卫人民法庭等多个业务庭工作,“法官是正义的使者”的信念始终如灯塔般指引着我。审判4700余件案件的淬炼让我深切体会到:法律条文或许是冰冷的,但司法者的心必须是滚烫的。我始终秉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里、扛在肩上,用心用情寻找每一个案件的最优打开方式,争取办案效果“最优化”、矛盾纠纷“最优解”、人民群众“最满意”,用“如我在诉”的担当破解每一个案件的密码。
统筹兼顾,追求办案效果“最优化”
有些民事纠纷,看上去是法律问题,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纠葛。个案如果处理不好,单纯的法律问题可能会衍化成复杂的社会问题。法官办案不仅要有法律思维,还必须具备政治思维和社会思维;不仅要从“案件之中”研究案件,还要善于从“案件之外”和“案件之上”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我曾审理一起涉及南京市1400多名送奶工与乳业公司法律关系认定的案件。时值《劳动合同法》初行,劳动关系认定争议大,社会关注度高,需谨慎处理。通过查阅文献、梳理权威观点并听取多方意见,我最终判定双方为承揽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判决结果既稳定了送奶工队伍,又让企业轻装前行,为类案判决作了示范。这些年,对于涉及企业发展的案件,我始终坚持不孤立就案办案,多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用司法担当助力企业爬坡过坎。
司法鉴定质量的高低关乎各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在一起老旧小区业主因房屋出现裂缝起诉电梯加装施工方的案件中,对存疑的鉴定意见,我两次发质询函追问鉴定意见依据,在鉴定机构承认鉴定方法错误后,责令其退还鉴定费并加以训诫,以较真的态度守住了公平正义的底线,为施工方卸下“莫须有”的责任,维护了施工方的权益。我始终坚持用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让惠民项目有人敢接,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守正创新,探求矛盾纠纷“最优解”
将相对固定的法条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需要法官用智慧列出不同的解题方程式,在情理法兼顾中守正创新,实现矛盾纠纷“最优解”。
对新类型和疑难复杂案件,法官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既符合法理,又不违背事理、情理的裁判。在全国首例丈夫废弃冷冻胚胎案中,尽管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和先例,我通过走访专家认定胚胎为“带有感情的特殊的物”,判决男方行为构成侵权,获得学界高度评价。同样,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面对“民事审判中新发现的证据能否作出与生效刑事判决不一致的事实认定”的难题,我坚持裁判结果不能违背最朴素的价值观,不能让当事人从不诚信行为中获利,最终判决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法律文书评比一等奖,被誉为“突破思维定势、突破刑民界限、突破法律框架、坚守公平正义”的示范。
创新要有破解难题的能力,守正能不能守得住,同样很考验人性和担当。在一起占有物返还纠纷案件中,面对被告方施压、投诉等无理取闹的行为,我顶住压力,一边处理信访、舆情,一边认真梳理案情,谨慎适用法律,有序推进审判进程,依法判决被告返还占有物,坚持“决不能让正义蒙羞”!
情法交融,力求人民群众“最满意”
基层人民法庭是矛盾纠纷最集中的地方,法官就像医生,帮助伤痕累累的当事人去除病根、平复创伤。起诉状展现的是表面争议,而案件背后隐藏的矛盾需要法官带着感情和责任去甄别,运用审判调解艺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一起看似简单的“性格不合”离婚案,因女方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牵动着两个家庭的悲欢。女方母亲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地控诉,男方母亲跪地恳求解脱。这心酸的场景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怀着对这两个家庭的悲悯之心,我仔细研读了三本医学专著,通过耐心解释疏导,终于走进了女方心里,并获得了女方理解,促使双方最终达成离婚协议。我用最笨的方法,看了三本医学专著,抚慰了两个家庭的伤痛。
法官翻来覆去做的一件事其实就是沟通。调解是用语言与当事人沟通,判决是用判词与当事人沟通,本质上都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得益于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我常常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润物细无声地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一次有温度的调解,胜过一份案结事未了的判决。我想,有的纠纷之所以能调解,不是我们说服了当事人,而是我们感动了当事人。
“铁乐乐”的故事令人心碎又温暖。乐乐刚出生就被年轻的未婚妈妈送养,中途却遭拐卖,幸被铁路警察救下并取名“铁乐乐”。乐乐在福利院长大,因无户籍难以上学,福利院申请撤销其生母监护人资格。为了妥善解决好乐乐的抚养教育问题,我们远赴云南,几经辗转波折终于寻得乐乐外婆和母亲。重逢失而复得的孩子,她们激动痛哭,感激不已。那一刻,所有的奔波与坚持都值得了。
人民群众信服法官,信服的不仅是法官的专业素养,还包括法官的悲悯之心。我们要把当事人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来办,把当事人当亲人来看,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将每起案件办到极致。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当事人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我始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这份职业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更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我承办的典型案例在推动立法完善、促进司法公正、提升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也让我收获了许多荣誉。这些认可背后,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更彰显了法官职业赋予我的责任与荣光。
回首过往,我由衷体会到:法官不仅是正义的守护者,更是法治信仰的践行者。这份职业让我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同时,收获了无与伦比的幸福与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