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组织生活重在平时

发布时间:2025-04-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许蒙龙    

注重党的组织生活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作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组织生活会既要聚焦主题主线,相对固定时间集中召开,也要突出实际实效,将理论学习、批评和自我批评等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十七条规定,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一般安排在四季度,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通过会前集中学习、谈心谈话、听取意见,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落实问题整改等,可以有效帮助广大党员打扫思想灰尘、纠正行为偏差。党员教育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少数党员在参加组织生活会时,不同程度存在闯关思想和过关心态,会前诚惶诚恐、会后如释重负。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将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贯穿党员成长全周期,努力让广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淬炼思想、锤炼党性、磨练本领。

组织生活的形式是思想互动,本质是认识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论学习的质量直接关系组织生活的成效。理论武装越彻底,认识和分析问题就会越深刻,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越清醒。要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时机,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在经常对照检视中立起党员的好样子;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中强化担当干事的精气神;学习《共产党宣言》《实践论》《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掌握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严格组织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切实使党员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成长进步。对基层党组织来说,一方面要积极营造勇于批评、欢迎批评、接受批评的良好氛围,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全方位融入日常行政例会、总结讲评会等;另一方面要真心实意地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党员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也为日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奠定感情基础。对党员个体来说,要自觉克服老好人思想,做到自我批评刀刃向内、敢于亮丑,批评同志出于公心、实事求是。

衡量组织生活的成效,归根到底要看能不能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实际工作中,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组织生活会上查摆出的问题盯得不够紧,会上表态与会下整改两个样,导致一些问题年年找、年年改、年年在。这要求我们跟进做好问题整改的下半篇文章,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要开门抓整改,通过问题、亮进度、告结果等方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联动抓整改,把解决点上问题与解决面上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背后的思想和作风问题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党的组织生活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编办)

责任编辑:朱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