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近年来,徐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和徐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工程机械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高位推动,培育创新中心、龙头企业、专精特新3类创新主体,打通自主研发、协同创新、揭榜挂帅3大攻关路径,完善成果转化、示范场景、产品推广的3级保障体系,构建“333”产业创新生态,突破“卡脖子”环节,当前工程机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率超90%,获评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加速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徐州主要工程机械产品 徐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供图
培育创新主体,全面建强创新“主阵地”。培育创新中心、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创新主体雁阵,构建多层次、梯次分明的创新企业群体。聚集顶尖创新资源,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行业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面向工程机械行业重大需求,布局基础材料、传动、液压、新能源、智能控制等6个重点领域,全面覆盖产业关键环节。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形式,汇集行业60%以上的国家级创新平台,覆盖主机、零部件、基础材料全产业链,形成了以徐州为中心,辐射全球、覆盖行业的协同创新体系,目前正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6项,自主研发高端核心零部件产品80余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化龙头企业研发体系。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徐工集团优化徐工研究总院、六大专业研究院与各产业研发机构协同的“1+6+N”技术研发体系,拥有有效授权专利约1.2万件,其中,国际专利超200件。依托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体系,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立“统一研发、统一标准、统一验证、统一服务”的稳定联合体,全流程参与新产品研发、新产品试制,带动集群中小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超200家,实现了大中小企业全覆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撑创新链关键环节。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针对液压、传动、智能控制等产业关键环节,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累计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2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余家。
丰富攻关路径,全力抢占创新“制高点”。打通自主研发、协同创新、揭榜挂帅技术攻关路径,形成多维度、全覆盖、系统性的技术创新方案。企业自主研发突破一批。依托本地创新链龙头企业,扎实推进自主研发攻关。液压多路阀、中小排量液压泵阀马达、变速箱、驱动桥等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其中40%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质量实现国产化替代。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考察徐工时乘坐的220吨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集群协同创新突破一批。依托国内首家、江苏唯一的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关键材料、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企业与下游应用企业,采用平台化、系列化、模块化、数字化等研发模式,协同攻关突破液压系统、传动系统、自动控制等方面近1000项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不断提升,加快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自主保障,全面迈向全球行业中高端。支持企业开展跨集群、跨领域的技术融合,与比亚迪深入合作,联合研发适用于工程机械的新能源电池,在工程机械电动化领域占据了先发优势,130余款新能源主机产品列入研发计划。全球“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坚持“敞开大门”搞创新,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制定出台《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管理规程》,遴选行业“卡脖子”技术,面向全球开展“揭榜挂帅”,调动全球有能力创新主体共同研发突破。第一批次攻关需求遴选串联式混动系统、无人化调度管理系统、新型网络化高效电液系统控制阀等10项前沿技术,制定“工程机械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面向全球发布,在全行业首次开展“揭榜挂帅”,吸引145家单位揭榜,最终8项技术需求确定了中榜方,技术攻关加速推进。
完善保障体系,聚力构建创新“生命线”。完善成果转化、示范场景、产品推广创新保障体系,健全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体系。健全成果转化体系。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材料—零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全链条培育机制,加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交流,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生态系统,加速技术熟化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孵化平台,巩固提升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促进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级,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2024年,集群实施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30项,累计研发省首(台)套重大装备70余件。创新应用场景体系。规划建设工程机械试验场,打造场景最丰富、环境最多样的工程机械试验场地,支撑企业产品设计研发。瞄准电动化、无人化发展方向,优选“智能矿山、智能港口、智能道路施工、应急救援”4大领域率先突破,树立数字化智能施工方案新标杆,为新产品、新技术提供场景支撑。先后完成全球首例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无人化集群施工、全球首个“黑灯工地”无人装载机、国内首例钢桥面铺筑工程无人化集群施工等优秀示范场景。优化产品推广体系。重点打造徐州工程机械“一会”“一展”,全力推广徐州工程机械产品,为创新研发持续“输血”“供氧”。高水平举办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邀请全国重点省市、企业、大院大所、金融机构参与,组织开展技术合作、供需对接、主配协同等活动,搭建了产学研、产供销交流平台,服务上下游企业、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建立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机制,促成超100个合作项目,金额超50亿元。市场化运作中国(徐州)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邀请国内外行业重点企业、商协会、科研机构、设备需求单位等参加,打造集品牌展示、设备采购、技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展览面积超4万平方米,观众人数超5万人次。
(作者单位:徐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